不顧一切的護航 民衆不會諒解
因爲臺灣駐大阪辦事處長的不幸自殺,早已歹戲拖棚的大阪機場事件又有了新的炒作機會,甚至讓促轉會東廠事件都被輿論輕易掩蓋下去,謝長廷親自上陣,又是抹淚又是發臉書,謝系立委也跟進配合炒作輿論殺人,在事件之初就搶先定調,妄圖將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推卸出去。
值得深思的是,爲謝長廷或者民進黨政府護航的過程中,出現這樣一種論調,即指責臺灣民衆是巨嬰,然後撇清駐外館處的若干責任義務,當中牽涉太多謬誤,頗爲值得釐清一番。
不應妄圖推卸責任
根本的爭執點就是,駐外館處到底有哪些責任?護航者說,駐外館處除了專辦外交外,其他職責只包括文書驗證、證件補辦等事項,雖然他們也承認駐外館處有急難救助的職責,但又說大阪機場事件並無此必要。從基本原則上看,動不動就打電話找駐外館處幫忙處理機票、住宿這種雞毛蒜皮,別說駐外館處的人員聽了會火大,其實看在旁觀者眼裡,當然也會替工作人員多心疼一秒。
問題在於,大阪機場事件並不是日常的雞毛蒜皮,而是機場跨海大橋被船撞壞後,大批旅客無法返回市區導致的長時間滯留,這可就不是一般的颱風災害或者航班取消就能輕描淡寫過去。更重要的是,大批旅客滯留的情形,本身就容易帶來憤怒情緒,許多衝突事件也是這種背景下發生,駐外館處縱使不提供協助,至少也需要去現場提供安撫,哪怕象徵性的提供一些食品和飲品,都能讓在外受災的民衆感受到政府的一絲暖意。
政治本來就是觀感的藝術,在緊急事件關頭,扯一些權責義務關係,只會更讓人看到政府當局的高高在上。退一步講,駐外館處長年以來飽受詬病的問題,就是對待民衆需求態度冷漠,包括證件補辦和文書驗證這種事務性工作,也常常讓申請者大爲光火,外交人員在感到委屈的時候,其實還真是應該好好反思自己,之前到底是怎麼對待民衆的。指責許多民衆是巨嬰,並不構成許多駐外人員敷衍塞責的理由。
駐外人員的這一毛病兩岸皆然,不過,大陸將海外領事保護納入考覈體系,逼着大陸外交人員在緊急事件中的表現大有改觀,而現在兩岸民衆都在看着兩岸官方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臺灣駐外人員當然不能簡單的指責大陸是在炒作「假新聞」,就以爲自己可以贏得民衆的諒解。
提供民衆更多幫助
大阪事件已經被護航者製造的各種「假新聞」混淆了焦點,那麼看看另一個不被外人關注的新聞即可對比出差別。大陸駐芬蘭大使館8月底曾經處理一宗航班迫降衍生的中國旅客滯留機場事件,當時大陸使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看望旅客,並與航空公司和機場方面交涉,協助解決轉機事宜。
如果按照臺灣這些護航者的說法,這種轉機和臨時滯留,航空公司和機場自然會安排,使館出面根本就是多此一舉,但真正有實務經驗的人就會知道,很多涉事企業並沒有那麼負責任,有沒有駐外人員的介入,待遇也是千差萬別,如果是個別人的遭遇,通常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黴,而使領館也不可能事事關心,但是如果是大批人員遇到這種事,使領館出面協調確實是一件成本收益比很高的事情。
對於一般社會大衆來說,確實應該體諒駐外人員的工作繁重,對個別人的個別問題,不應該濫用海外領保協助,但與此同時,在大規模的受困事件中,民衆也有權要求政府出面協助,這不是權利義務的問題,而是社會進步的題中應有之意,回看千百年來的人類進化史,政府要做的事本來就是愈來愈多的,政府爲民衆提供愈來愈多的服務,也一直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指標,畢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應該是每個政府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