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科學家呼籲:不可把亞洲象北遷事件娛樂化

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15頭亞洲象一路從普洱紅河玉溪北上至昆明市晉寧盤桓,「大象到哪兒了」成爲大陸網路熱門話題。(新華社資料照)

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15頭亞洲象一路從普洱、紅河、玉溪北上至昆明市晉寧區盤桓,「大象到哪兒了」成爲大陸網路熱門話題,甚至有自媒體視訊部落客趕場直播,儼然把大象北遷這樣嚴肅生態科學問題娛樂化。大陸瀕危物種科學家爲此呼籲,保護亞洲象要講科學,不宜過度解讀或早下論斷,更不應過度炒作或娛樂化。

人民網報導,截至6月8日17時,北遷象羣朝西南方向迂迴遷移1.8公里,持續在晉寧區夕陽鄉活動。離羣獨象移動至象羣東北方向直線距離約10公里。人象平安,但現場持續雷陣雨監測防控困難,安全風險加大。

陸媒光明日報》9日報導,中國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林業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指出,大型食草動物季節性遷徙或覓食性遷移都屬於動物適應環境的本能,但此次15頭亞洲象的長距離北遷超出了正常範圍,可能有着複雜的背景現實內外因素,原因會比較複雜,須基於科學依據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研判,不宜過度解讀或早下論斷,也不應過度炒作或娛樂化,這不利於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和深層原因的分析研判。

楊宇明提醒,鑑於大象被激怒後所表現出的強烈攻擊性,「當前最重要就是避免人象接觸,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基於亞洲象對環境溫度十分敏感,正遇滇中高原降溫環境因素,採取南向通道梯度間隔投食引誘,並採取阻攔北向通道等人工輔助措施,引導亞洲象折返南下到低緯度、低海拔的暖熱地區,逐步迴歸到原棲息地。」

應該說,針對亞洲象北遷引發大衆關注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人類生態環境是件好事。但是,對「大象北遷」事件,現在的確更需要全面而科學的研究及冷靜理性的思考。

報導稱,長期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保護研究的郭賢明認爲,無論是保護區或是亞洲象的棲息地,都是人類主觀意願,把人的意志強加於亞洲象是不現實的。

楊宇明建議如何應對好亞洲象北遷時說:「堅持以科學爲依據,應用生物地理學價值觀和動物行爲學的方法論,認知過去、解讀現在、預判未來,爲亞洲象的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