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政府超前部署打房爲哪樁
央行7日宣佈四項打房措施,刀刀切中要害,建商哀嚎不已,甚至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以「原子彈來了!」形容央行這次重砲打房的威力。究竟政府預見什麼警訊,非得超前部署祭出暌違十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手段?頗堪玩味。
相較十年前的健全房市方案較着力在制度面,上週國發會彙整跨部會提出的五面向14項措施,打炒房的立即力道不容小覷,不但有金融、查稅工具,還有防範預售屋紅單炒作,落實居住正義等,十箭齊發。
不過,第一階段措施,充其量在預售屋紅單炒作加強查緝,對建商預售屋炒作亂象明顯收警示效用,但央行及金管會對行庫加強金檢的道德勸說,是否有抑制炒房效果,不無疑問。據傳,外界有雜音認爲上週四政院宣佈的打炒房力道不足,決策高層因此在週休二日拍板祭出十年才一見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並由央行在7日一早聯繫常務理事,做成一致性決定,以杜絕囤房養地。
政府是否預見什麼警訊,急欲下重手?頗耐尋味。其實,上月國發會在立院報告時,認爲一、二季六都住宅價格呈現「北溫南熱」現象,但10~11月部分熱區出現炒紅單、炒預售屋愈來愈脫序的亂象,且10月底以來,不論從國泰房地產指數或信義房屋的調查,皆可發現第三季不僅中南部房市趨熱,連臺北、新北市也跟進漲勢,房價所得比甚有往上蠢動趨勢,令首長們膽戰心驚。
其中國泰房地產指數10月底統計,今年第三季全國房地產價格指數,與第二季相比呈量價俱揚現象,與去年同期比量穩卻價漲,甚至有59.1%的民衆,預期未來半年房價將上漲超過3%,較3月調查大幅增加28.4個百分點。
加上,銀行承作建築放款總額佔比26.82%,快逼近30%上限;少數金融機構新承作購屋貸款出現合約期限較長、貸款成數較高現象,加以10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佔比達35.9%,接近歷史高點37.9%。各種指標透露出的警訊,在在逼得首長們認爲打房必須即時且下重手,尤其法人比自然人炒房爲甚,更得超前部署。
據悉,上週五國發會曾召集跨部會研商下一波打房措施,當時央行不動聲色,有政府官員針對央行突襲打房,打趣的說,「楊總裁不僅軟中帶硬,推出的打房措施,很有炮仔聲」。
在美中貿易戰未歇之下,臺商資金迴流趨勢不變;而全球量化寬鬆政策,2~3年內疫情未消退前回不去,全球遊資氾濫勢所必然。然而,蔡政府寧可趕房入股,因爲房價一旦被炒高,年輕人買不起房,對未來會絕望,但評估央行打房僅針對14%投資(投機)客下重手,對真正自住者衝擊不大;加上,臺商回臺大興廠房,危老及都更擴張、社宅等前瞻建設加速,營建業缺工甚烈,房市信用管制不致把視同火車頭產業的營造業打趴,兩害相權取其輕。
反觀股市衝向萬四、萬五,卻對年輕小資族有利,年輕人可以選擇購買零股,或低價股,儲存第一桶金。尤其低利率時代,股票平均殖利率約3~4%,以目前出口及接單不斷創歷史新高榮景來看,有足夠基本面作爲撐起殖利率的後盾。
「勞工是民進黨心裡最柔軟的一塊,年輕世代更是綠營的粉絲團及鐵票部隊」。財經內閣很早就嗅出不尋常的氛圍超前部署,要避免房價飆漲讓年輕世代買不起房,否則怪罪蔡政府坐視房價飆漲,招致打房不力訿議,恐讓房市問題淪爲左右2022年縣市長選舉之變數。這是蔡政府寧可選擇遊資流向股市,在疫情當頭也要遏止房價硬着陸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