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港交所新徵途的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上週發出一篇以「別逗了,港交所」爲題專欄文章,用極爲諷刺的口氣說着,香港的動盪局勢,意味着港交所看起來更像個逃難者,而非快速成長的亞洲守門人。從目前的形勢看,其對倫敦證交所的收購要約沒有吸引力

本月11日,香港證交所以拓展全球版圖之名,對倫敦證券交易所發出高達366億美元(316億英鎊)的收購要約。前者勾勒的戰略藍圖是,一旦成功交易,這是一樁堪稱亞歐頂尖交易所世紀聯姻,也將構成一個得以挑戰美國主要交易所的強大競爭對手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當日以「踏上連接全球的新徵途」爲題,在網誌發表長文,對此一世紀聯姻的優勢及對全球金融市場、港中英三地深遠影響多所着墨,他並提出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說法,對於戰略交易而言,可能永遠也沒有一個完美的時機。沒有人能保證成功,但不嘗試,就絕對不可能成功。「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情況下,目前也許不是進行鉅額跨境交易的最佳時機,而擺在面前的現實是時不我待。」

英國金融時報隔日的文章點出,此一交易對港交所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因爲這樁收購將爲東西方之間的資本訊息證券交易創造一條新通道,且重點是,將降低港交所負擔的中國政治風險。但文章也毫不客氣地指出,英國脫歐讓英國政府陷入混亂,「即便如此,也不可能稀里呼嚕地同意這筆收購。」此外,港交所與中國大陸距離既太近又太遠,就算英國不反對,美國也可能以安全爲由反對這筆交易。

港交所的提議,也被紐約時報形容爲要求英國放棄企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連同倫交所強調仍致力於完成270億美元收購國際級金融資訊專業服務機構路孚特(Refinitiv)的交易,以及英方立場與倫交所股東意見不一致等等,多重複雜因素,讓併購看來希望渺茫。

事實上,近年龐大中資企業崛起,諸如阿里巴巴等產業巨頭都視港交所作爲重要的對外融資平臺,一旦港、倫交易所合併成功,對中資企業及港交所確實有益,也或許能讓港交所擺脫香港困局,不過擺在眼前的是,即便李小加已將併購倫交所的實質意義說明得很清楚,港、英卻各自因示威抗議、脫歐計劃陷入混亂,正走在政經動盪之際。李小加所謂的「時不我待」,只說出對時機研判的一種急迫感,市場都感受得到,但迴歸現實,要走出高度不確定的變局之中,顯然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