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擬推都更時程獎勵 專家:宣示意義大過實質效益

北市政府25日宣佈將重新劃定更新地區,最快在今(2018)年9月推動首批,且預告新劃定的更新地區將祭出「重獎」、拉高時程獎勵。對此,專家認爲「宣示意義恐大過實質效益」。(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昨(25)日宣佈將重新劃定更新地區,最快在今(2018)年9月推動首批,且預告新劃定的更新地區將祭出「重獎」、拉高時程獎勵。對此,專家認爲,早期祭出的容積獎勵更多,不但有增設車位獎勵20%、綠建築獎勵等,但最後仍舊一案未成。此次北市府擬拉長獎勵,恐怕是「宣示意義大過實質效益。」

臺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鬍偉良表示,「臺北市容易推的都更案早就完成,剩下的都很棘手。」他認爲,早期容積獎勵更多,包括增設車位獎勵20%、綠建築獎勵(銅級以上均可獎勵)、建蔽率等等,甚至在郝龍斌市長時代還有加雙倍的容積率獎勵,但最後卻連一案都沒成,更別說現在這些容獎都已廢除。

胡偉良進一步表示,都更之所以這麼難推動,主要癥結點在於「改建後換回多少坪數的認知與共識」。他說,臺灣地主普遍在都更過程中缺乏成本概念,根深蒂固以爲改建不用出錢,「但拆除與營建事務複雜又專業,當然有相關成本產生,哪有可能不用錢?」

因此,胡偉良認爲,臺北市的都市計劃有必要重新檢討,以現在臺北市住宅區的容積獎勵只有225%,遠比新北市的300%來得少,如此一來,每戶可以分得到的獎勵很小,要住戶不花一毛錢就改建,幾乎是不可能。

但對於北市府以公劃都更帶動民間都更的作法,胡偉良則給予肯定,認爲「北市府做爲領頭羊,民間都更將樂於跟進」,唯有政府自己跳下去執行,才能實地瞭解真正問題出在哪裡,再從法理面進行修正、更貼近實務需求,如此對於都更推動才能真正有幫助。▼都市景觀。(圖/記者姜國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