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出臺:立法明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強化“車路雲”系統協同發展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徐昊)隨着北京市擬對通行區域、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管理平臺等車路雲一體化建設進行全面系統規定,北京的“車路雲”一體化建設將進一步加快落地。

6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對《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公開徵集意見。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統籌規劃通行區域、道路,支持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完善的區域全域開放;明確新建、改建、擴建道路爲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預留空間,鼓勵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改造升級;統籌建設全市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監測平臺和雲控基礎平臺;鼓勵建設低時延、高可靠的通信網絡;支持相關主體開展自動駕駛地圖應用試點,充分發揮地圖支持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是繼深圳和杭州之後,第三個將出臺自動駕駛地方性法規的城市,並且作爲首都,其行政級別更高。在此之前,《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和《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分別與2022年7月5日和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但前兩個城市頒佈的條例相對側重於單車智能。機構分析認爲,北京市徵求意見條例涵蓋了路側和車端,對自動駕駛行業做出了系統性的支持。首都也有一定示範作用,預計明年產業值增量超7000億元。

“《條例》作爲較爲原則和規範的立法性文件,是以立法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製度支撐,不僅使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有法可依,還將在客觀上帶動‘車路雲’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車端業界最爲關注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意見稿”作出了明確規定:車輛在自動駕駛系統功能未激活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現行規定承擔責任。車輛在自動駕駛系統功能激活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車輛所有人、管理人依照前款規定向受害者進行賠償後,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銷售者等進行追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除此之外,“意見稿”對通行區域、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管理平臺等“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也進行全面系統規定。在國家首批“車路雲”試點城市名單公佈前,“意見稿”中的相關信息更爲值得關注。

據公開信息,目前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累計爲31家測試車企發放了道路測試的牌照,自動駕駛測試的里程超過2800萬公里,年內將實現全市600平方公里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全覆蓋。5月31日,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發佈《北京市車路雲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標公告》,投資額爲99.4億元,將在全市選取約2324平方公里的範圍,對6050個道路路口進行智慧化改造。

“目前北京市示範區正在開展(‘車路雲’一體化)3.0階段建設,有440平方公里,預計到今年7月完成擴區的建設工作,進入調試、功能服務階段;積極推動北京市‘五站兩場’,尤其是大興機場和首都機場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大興機場已經實現常態化接泊,下一步會允許收費。”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寧在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對北京“車路雲”一體化建設做出了更詳細的介紹,“接下來4.0階段的工作將實現北京市從四環到六環的全覆蓋,也會同步把信控、場景和高速做示範落地。”

6月27日,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宣佈開啓大興機場自動駕駛接駁的收費服務,併成爲北京市首批取得自動駕駛高快速路“主駕有人”商業化試點的企業。在業界看來,小馬智行此次開啓的收費服務運營,不僅代表着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在高鐵站、機場等“五站兩場”出行場景的推進取得重要進展,也有助於自動駕駛出行產業建立健全營收模式,爲實現全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的全面鋪開奠定堅實基礎。

“車是整個‘車路雲網圖’建設的核心,就是服務對象。目前支持八大類自動駕駛車在示範區落地,應用800多輛車。我們的目標是積極發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示範,計劃在未來兩年部署超過萬臺自動駕駛車。”孫寧透露。

“‘車路雲’一體化符合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表示,“車路雲”一體化並不是我國獨有的理念,在此基礎上,要維持技術落地、堅定發展信心,梳理出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形成高質量方案系統推進,堅持既有推進路徑,做到架構正確、標準統一,成爲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