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這種城市之所以沒人找關係,其實就一個原因 (合集完結)

我在某二手車平臺的時候,經常有人找我“買車”。

當然了,大多數人也就是那麼一說,人家不會因爲這麼點小事開金口,大概只是想表達一下對我們創業的支持罷了。

但也有極少數人是來真的。

例如有一次一個朋友找我,說他媽的一個朋友要介紹他的領導來買一輛ModelX,問我能不能幫打個招呼。

我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嘛,我就算想幫都不知道怎麼幫啊。

他說我知道,但我媽不知道,你幫我編幾句話矇混過去。

他媽我也認識,老太太人特別好,我去了做一桌子菜,比對親兒子還好。

磨不開面子,我就給他寫了一段。

首先,我是汽車金融負責人,跟賣車本來就是平行條線。

其次,從我到一線的賣車專員,一共跨越了十幾個級別。

如果要打招呼,我就要一級一級往下找,找到這一條線上的十幾個人,一個一個跟人家打招呼。

爲什麼不能直接跟大腦袋打招呼呢?

因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別說是在公司,就算是在家裡,你媽讓你找我買車,你不也是陽奉陰違嗎?

最後,平臺有幾萬人,分爲十幾個層級,你說這麼多人,如果人人都打招呼,不就亂套了嗎?

可它爲什麼沒有亂套呢?

因爲有機制,有權力制衡,有權責分離,能夠控制住風險。

反過來說,如果連這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這個平臺憑什麼在市場上活到今天?

這段話發過去之後,那邊半天沒回信,我也就沒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