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身體不適卻查無病因! 9項症狀測「老年憂鬱症」

臺灣南部每5名老人即有1人患有老年憂鬱症。(圖/達志示意圖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高齡70歲的陳奶奶,雖早已自杏壇退休,仍積極參與社區大小事務。但近幾年,奶奶的身影逐漸消失在社區中,瞭解後才發現健康亮紅燈,一下子胸痛、一下子肚子不適,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家人四處求訪名醫,卻查無病因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直至身心科看診,才被診斷出是「老年憂鬱症」。

成大醫院精神主治醫師張維紘指出,陳奶奶除了上述症狀外,心情低落持續一段時間,只是一直將重心放在身體檢查上,卻忽略心情上的痛苦。病患經適當的藥物環境調整後,數月後已痊癒,繼續快樂銀髮生活

張維紘解釋,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視爲21世紀三大失能疾病之一,而老年憂鬱症更是造成長輩生活功能受損的大元兇。老人憂鬱症中年盛行率約落於10~20%,在臺灣本土研究中,發現南部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21.7%。

老年憂鬱症的診斷準則成年人並無差異,皆以9項主要的憂鬱症狀之中符合5項以上,時間持續兩週以上爲診斷標準。其9項症狀包括:1. 持續性情緒低落2. 缺乏興趣3. 動作遲緩4. 情緒過於激躁5. 睡眠或食慾改變6. 疲倦感增加7. 注意力不佳8. 自責9. 出現自殺意念

張維紘提到,老人憂鬱症臨牀上更多是以「身體抱怨」爲主,因此長輩出現老年憂鬱症症狀,卻被誤認爲身體健康出問題。若長輩過去曾有憂鬱症病史或有慢性疾病史、家庭有重大變故或有明顯社會心理壓力等,都是罹患老人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於老人憂鬱症的治療,除了生活、環境,甚至於壓力事件的處理調整外,適當的藥物治療及輔助心裡治療,均可改善老人憂鬱症。」張維紘說。但需特別強調的是,老人憂鬱症藥物治療必定以「藥物起始劑量低,調整速度慢」爲原則,常需4-6周以上纔會有效果。因老人憂鬱症復發機率高,所以治療前需與家屬家長溝通,維持後續治療,才能讓長輩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