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基因突變暴衝 長庚靠「油門阻力」原理找到解藥
▲膀胱癌基因突變暴衝,長庚靠「油門阻力」原理找到解藥。(圖/記者嚴雲岑攝)
膀胱癌一旦發生轉移,有3成的人會產生基因突變,癌細胞也會因煞車失靈迅速增生。林口長庚與國立新加坡癌症中心合作研究發現,使用特定的標靶藥物抑制劑能模仿先前的平衡狀態,進一步抑制腫瘤生長,研究成果已於2月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教授馮思中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最常見之惡性腫瘤,每年大約新增2000多個案,男性的發生率較高,約爲女性的2.8倍,可能與抽菸、喝酒人數較多有關。
膀胱癌初期症狀以血尿爲主,某些病人會有頻尿、急尿、下腹部疼痛等現象,早期的膀胱癌治療可以電燒刮除爲主,但因腫瘤範圍大,大多無法刮除乾淨,加上覆發率極高,手術後皆需灌注化學藥物來降低複發率,而一旦腫瘤侵犯到肌肉層,就必須切除膀胱,若不幸發生轉移,更要接受化學治療。
▲馮思遠說,膀胱癌腫瘤就像「珊瑚」範圍大加上深淺不一,因此複發率極高。(圖/記者嚴雲岑攝)
馮思中提到,早期膀胱癌的治療成功率可達90%,但已有轉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將低於50%,雖然化療失敗的病人也可考慮使用2016年美國FDA最新覈准的免疫治療藥物PD1或PD-L1抑制劑,但治療反應率也僅有大約15%,晚期膀胱癌的治療仍有許多瓶頸有待克服。
爲了延長晚期膀胱癌的存活期,研究團隊從突變率高達38%的KDM6A細胞着手,利用新標靶藥物抑制劑GSK343、GK503,讓原本的標靶藥物EZH2產生作用,使細胞恢復到原本的平衡狀態。
「KDM6A與EZH2分別代表車子的煞車器與油門,若煞車失靈且無法修復的話,可以放鬆油門,讓車子逐漸減速,不至於暴衝,這兩項抑制劑代表的就是增加油門阻力的功效。」馮思中解釋道。
▲林口長庚與國立新加坡癌症中心合作,發現膀胱癌治療新曙光。(圖/記者嚴雲岑攝)
研究團隊從體外的細胞學實驗中發現,KDM6A突變細胞在使用標靶藥物EZH2抑制劑GSK343後可以觀察到細胞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在動物實驗中使用抑制劑GK503持續觀察14天,也發現腫瘤大小抑制達24%、第16天達33%,效果顯著。
馮思中說,目前該項藥物已用於治療旁淋巴癌的患者,未來若通過人體試驗順利上路,將會可提供合併藥物使用的新選擇,也爲膀胱癌患者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