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機構小型化?安置盟:恐使有安置需求的孩子無處可去

衛福部於近日辦理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草案座談會」,會中提出以「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小型化」爲替代性照顧政策方向。(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於近日辦理「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草案座談會」,會中提出以「家庭式照顧」與「機構小型化」爲替代性照顧政策方向,但臺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認爲,無論是親屬寄養、寄養家庭還是團體家庭,無一不面臨發展困境

據統計,2018年全年安置兒少數僅7.9%接受親屬寄養,縱觀2007至2018年親屬寄養從未超過2成,且比例仍大幅減少中,實難給予有安置需求的兒少足夠且專業的照顧;寄養家庭方面,近年來因高齡社會、低結婚率、雙薪家庭等社會趨勢而面臨招募困難;2020僅招募到100戶寄養家庭;而團體家庭服務成本過高,歷經10年推動,目前每年服務家數個位數,成效極低。

安置盟支持並樂見「多元安置服務模式」的發展,願政府能夠接起各式各樣的孩子,但在面臨寄養家庭招募困難,團體家庭成本過高,親屬家庭訓練不足,政府尚未提出配套措施,就開始減少安置,草率結案,宣示縮小機構規模,讓安置盟爲需要照顧安置的孩子感到憂心。

安置盟提及,若臺灣的機構安置比率要由現今的58.83%下降爲如國外的7%,以2019年安置兒少4345人計算,看來政府只想留下304個安置機構牀位,恐怕使有安置需求的孩子無地方可安置。

安置盟強調,當國家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安置資源接起有需要的孩子,即是罔顧孩子的生存權;若以親屬寄養爲安置處遇第一優先時,則應配套完善評估指標與訓練,保障兒少發展權,政府應更多在學校與家庭落實CRC的教育,加強跨部門溝通,以維護弱勢兒少權益,非讓兒少安置機構揹負國家兒童人權的所有責任

安置盟呼籲,衛福部應整合各縣市政府對親屬寄養、寄養家庭服務、團體家庭與機構式照顧的需求配置目標,並盤點各縣市的安置資源,以進行整體替代性照顧的短中長期的進程部署規畫,提出兒少安置照顧分類分級方式規劃具體的配套措施,以輔導安置機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