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本質是什麼,看看西方哲學家們的愛情觀

愛情的本質是什麼?最近直播,經常有同學問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問題,他們想了解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是如何理解和詮釋愛情的。說實話,哲學家絕對是愛情的弱勢羣體,正如哲學家培根說:愛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在所有的不同的“家”中,哲學家可能是戀愛率、結婚率最低的羣體,西方很多哲學家都沒有結婚,甚至都沒有怎麼談過戀愛,那他們有什麼資格談論愛情呢?

其實是可以的,和你想的不一樣,哲學家談論的不是愛情的體驗和感受,而是愛情的觀念和理念。雖然很多哲學家並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但並不妨礙,他們對,作爲觀念的愛情有着深刻的洞察。正如很多教育學家,他們自己的家庭教育其實也不太好,但並不妨礙他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比如盧梭,他的《愛彌兒》是經典的教育哲學著作,但是盧梭本人並不是一位好父親,他把自己幾個小孩都送去了孤兒院,看起來並不像好父親所爲,但這並不妨礙盧梭是一位很好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如果問你,希望世界上多一位教育學家,還是多一位好父親,如果在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我想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前者。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對於愛情的讚美的文學藝術作品很多。文學家梭羅說: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的更深;詩人蘭波說:愛是重新創造;文學家羅曼·羅蘭說:愛情是永恆的信仰。我國古代也有很多描述愛情的詩詞歌賦,比如《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我國文學和藝術史上也不乏美好或悲壯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

文學家、藝術家和大部分人都把愛情視爲一種生命體驗,與文學家和詩人對愛情的讚美和歌頌不同,哲學家們愛情的態度要冷靜和理性很多。柏拉圖說,愛是對美的理念的追求;黑格爾說:愛情是自我否定;叔本華說:愛情是性慾望的昇華;巴迪歐說,愛是雙人舞;海德格爾認爲,真理是存在的揭示,愛情是對真理的體驗等等。

文學家和藝術家認爲,愛情的本質是浪漫和激情,而哲學家認爲愛的本質是平等和自由,或者認爲愛的本質是尊重和責任,或者認爲愛的本質是融合和統一,或者認爲愛是自我犧牲,或者認爲愛是危險的惡魔,甚至是一種幻想。比如叔本華就認爲,愛情是性慾望的昇華,他說,個體往往會被一種幻象所迷惑,錯誤地認爲自己在對方身上找到了完美的幸福。

當然,每個哲學家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同的理解,作爲叔本華一生的死敵的黑格爾,跟叔本華的愛情觀有某種相似性。黑格爾說:只折磨自己是單相思,只折磨他人是虐待狂,既折磨他人又折磨自己是愛情。黑格爾認爲愛是一個主體放棄並否定自己獨立意識和存在,把自己拋給另外一個不同個體,通過否定自己的獨特性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創造出一個新的自我。愛的最高原則是把自己奉獻給對方,感到自己只有在對方的意識裡才能獲得對自己的認識。可以看出來,黑格爾對愛情的理解也是基於辯證思維。

哲學家弗洛姆顯得更加溫和,他認爲愛的本質是付出和給予,愛的核心是尊重和理解,愛可以克服孤獨,通過愛的結合,一個人可以獲得圓滿。在衆多的觀點中,有一種通常的理解就是愛是“合二爲一”,是相互成就和相互補充。愛是兩個個體融合成爲一個完美整體的過程,而在這種理論中其實暗示了,個體是不完美的,需要另外一半才能圓滿。

哲學家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人的身體本來是一個圓,有兩個腦袋、四隻手、四隻腳,但是人惹怒了神,所以神把這個圓一分爲二,成爲了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是被分開的人感受到孤獨,爲了克服孤獨,要尋找道另一半才能合二爲一,成爲一個完滿的人。古今中外,對美好的愛情的描繪都暗含了這種“合二爲一”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說,戀愛就是找到另一半。

與傳統對愛情觀念不同,法國哲學家巴迪歐,認爲愛情不是合二爲一,而是一分爲二;愛情不僅僅是美好的體驗,而是一種建構;愛情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激情和浪漫,還關乎本體論、真理觀、政治與藝術。把愛情作爲一個獨立的話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在哲學家裡面是比較少的,而巴迪歐對愛的哲學思想,有一本著作《愛的多重奏》,這是巴迪歐接受採訪彙集而成的一本小書。

接下來,我就會結合巴迪歐的思想,以及《哲學家與愛》《愛慾之死》等其他著作,來介紹哲學家們的愛情觀。這是一個系列的內容,可以點贊收藏和關注我,保持同步更新。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精彩內容,我們下一期內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