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關逾3千間店!「鞋界郭臺銘」攻陸轉盈爲虧 大賠近百億
▲達芙妮從2015年開始爆出關店潮,如今短短3年就關了近3000家店鋪。(圖/CFP視覺中國)
「達芙妮」曾位居中國中價位女鞋的第一品牌,每五雙女鞋就有一雙出自該公司,然而曾經的輝煌卻敵不過現實的考驗:截至今(2018)年6月底,達芙妮門市僅剩下3,386間,較去年同期的4,570間店面減少1,184間,近3年來更已關掉超過3,000門市。
據達芙妮在日前發佈2018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達芙妮上半年營收跌了17.3%、22.59億港元(約新臺幣89億),上半年虧損也由去年同期的2.095億港元(約新臺幣8.3億元),增加至4.926億港元、約19.5億臺幣。
不僅如此,截至6月底,達芙妮門市也由去年同期的4,570間,降至今年的3,386間,一共減少1,184間:光是今年上半年,達芙妮便關了416家門市。
事實上,達芙妮的關店潮並非現在纔開始:資料顯示,自2015年開始計算至2017年,達芙妮淨關店數量分別爲805間、1,030間、1,009間,等於短短三年間,淨關店數量就超過3,000家。
達芙妮的前身爲永恩國際,1987年由陳賢民及張文儀兩人共同創辦。在2004年前後,達芙妮每年售出約5,000萬雙女鞋、市佔率近20%,等同每售出的5雙鞋中就有1雙是達芙妮,公司市值曾高達195億港幣,約新臺幣772億元,創辦人陳賢民更曾被業界稱爲「鞋界的郭臺銘」。
據指出,達芙妮股價在2004年時快速拉昇,從每股0.5港元飆至11.8港元(約新臺幣46元),擴張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間,每年都有近800家店面開張,總店面數自2003年的739家,到2013年時已有6,702家,10年間店鋪數量大增9倍。
然而自2011至2014年間,女鞋市場整體下跌,連帶影響達芙妮業績,讓該公司自2013年開始關店,不僅毛利率、淨利率持續走低,營收、淨利也開始下滑,公司更自2015年開始轉盈爲虧。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3年間,達芙妮分別虧損3.79億港元(約新臺幣15億元)、8.19億港幣(約新臺幣32.4億)及7.34億港幣(約新臺幣29億),等於過去3年虧損額逾23億港元(約91億臺幣)。
不僅如此,達芙妮的存貨開始走高:2013年時,達芙妮銷售收入爲104.47億港元,約爲新臺幣413.7億元,然而公司存貨卻高達26.43億港元、約新臺幣104.7億,再加上218天的週轉天數,達芙妮的業績壓力可見一斑。
達芙妮曾公開指出,集團的財務狀況仍穩健。截至今年6月底,淨現金爲6.07億港元、約新臺幣24億,與去年同期的6.93億港元、約27.4億臺幣相去不遠。然而達芙妮2016年投資選秀節目《蜜蜂少女隊》、時尚雜誌《vivi美眉》企圖跨界合作,不但未讓達芙妮藉此重振,反而造成約新臺幣1億元的損失;達芙妮也曾與紐約市SoHo區的潮流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聯名合作設計,卻在合作後期又聲稱這不符合達芙妮形象定位。
達芙妮執行董事張智喬曾指出,「達芙妮沒辦法完全成爲一個時尚品牌:它的歷史品牌價值還是有性價比的大衆女鞋,市場沒辦法完全推翻。」如今達芙妮再度重回百貨商場、並門市革新形象,走輕奢簡約風,邀請曾服務於Charles Keith的設計師Michael Zawadzkl提供設計,然而這些改變,至今仍未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