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背後的民生考驗
“大哥,現在辦理ETC設備,押金300元,分60個月返還!每月返您5元禮金券,相當於免費安裝!”
接過業務員遞上的宣傳單,看到上面印着“零成本暢行高速”的標語,張明(化名)心動了,當即掃碼支付了押金。
起初的幾個月,禮金券如期到賬。然而到了2023年底,張明的賬戶突然沒了動靜。他撥打客服電話,對方總以“系統升級”搪塞。
“爲了每月的5塊錢,難道要跑去法院?”張明苦笑着對記者說。
2024年4月,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法官林達陸續接手了十幾個原告爲外省當事人的案子,被告都是當地同一家出售ETC設備的信息技術公司,起訴理由也出奇一致:押金返還違約。
“標的額雖小,但涉及面廣,眼前這些可能只是系列糾紛的冰山一角。”通過前期調查,瞭解到該公司在全國擁有十多萬用戶,若按每人300元押金計算,沉澱資金將高達數千萬元。林達認爲此事不容小覷,迅速向集美區綜治中心上報這一異常情況。
這一舉動,源於集美區綜治中心建立的糾紛預警機制。
走進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的服務大廳,井然有序的窗口中透露着一絲忙碌。工作人員介紹,自2024年成立以來,在黨委領導下,綜治中心整合公、檢、法、司、信訪等單位常駐,婦聯、教育、市場監督等矛盾常涉單位輪駐。各類矛盾糾紛信息在綜治中心交匯,助力糾紛快速預警研判、及時協調辦理。
沒過多久,綜治中心就收到了來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情況通報。短短半年時間裡,市監局收到針對該公司的維權投訴多達300多起,原因也與法院提供的起訴理由一致:涉案公司未履行每月返還押金的承諾。
如何妥善處理好這數百起糾紛?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更多糾紛?各單位意識到,300元押金背後,是對“民生無小事”的一次考驗。
訴訟流程時間長、成本高。類似的數百件案件涌進法院,不僅要佔用大量的司法資源,羣衆的權益也很難及時兌現。法院、市監局、綜治中心共同召開聯席會議,凝聚了共識——法院指導,市監局主導,協同配合推動糾紛妥善化解。
“我們已約談企業法人,對方承諾整改,但缺乏具體方案。”然而,應該從何處入手,市監局執法稽查科科長劉淑娟面露難色。
“現在開庭!”林達敲響了法槌。
開庭的案件是法院受理的押金返還糾紛中的一件。“我們希望通過作出示範性判決,爲解決這一系列糾紛明確法律規則和底線。”此外,林達和團隊商議後,針對維權用戶是否同意繼續使用該ETC設備,向市監局提供了兩份調解方案。
“示範判決﹢調解”,加速了糾紛批量處理的進程。
“有了法院給出的‘專業指南’,我們心裡就有底了。”劉淑娟說。市監局以示範判決爲依據、以調解方案爲路徑,積極引導涉案公司與消費者達成和解。短短一個月內,305起投訴糾紛得以妥善化解,欠款押金得以即時結清。在法院與市監局共同督促下,涉案公司也主動履行,自行化解了408起客服投訴,這次押金風波成功止於青萍之末。
在林達看來,這批押金返還糾紛的處理,是集美區綜治中心整合撬動解紛資源的一個縮影。“以前往往是單打獨鬥。現在在黨委領導下,綜治中心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各職能單位積極參與其中,各類解紛資源充分迸發活力,實現涉衆型糾紛信息共享、快速反應、綜合治理,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落到了實處。”這一典型案例也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目前,集美區全力加強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在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排查風險隱患、提供管理服務方面積極探索更多舉措,“有糾紛、來中心”已經成爲羣衆遇到難題後的“第一選擇”。
依託綜治中心,集美區97%以上的糾紛通過調解的方式予以解決,2024年全區信訪量同比下降了11.98%,平安建設績效保持廈門市前列,羣衆對矛盾糾紛化解滿意率達到98.4%。
在與該公司達成和解協議後,張明順利拿到了返還的押金。這對他來說算是一個小驚喜:“沒想到區區300元,政府和法院也這麼當回事。”(孫航)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