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棟老舊樓房獲“新生”
在芳城園三區3號樓住了20年的付友銀,第一次在家裡瞧見了可視化門禁。工作人員正在向住戶介紹門禁使用方法。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增設電梯、增加可視化門禁、補建立體停車樓、打造屋頂花園……當居民面前的“菜單”越來越豐富,北京的老舊小區改造也不再只是簡單的一個“改”字。
2017年,北京市啓動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4年間,全市累計確認了39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涉及3301棟住宅樓、居民31.5萬戶,居民調查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天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北京的四季中,秋天是最迷人的,是老舍筆下人間的天堂。站在自家的客廳,今年60歲的付友銀推開窗戶,眺望着遠方的天際線,“10月裡開窗,住得才舒坦。”
方莊,是本市第一個帶有試驗性質的現代化住宅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芳古園、芳城園、芳羣園和芳星園四個小區,曾有着“古城羣星”的美稱。付友銀的家就在芳城園三區3號樓。在樓裡住了20年後,孩子長大獨立了,3號樓也“變老”了。“其他都能湊合,就是外牆沒有保溫層,天一冷就特難過,壓根兒不能開窗戶。”付友銀指着身上的薄毛衣說,擱一年前,這個日子在家得穿厚外套。
客廳的牆上,溫度計的指針正指向22攝氏度。“剛進場時,樓體的外立面基本褪了色,屋面防水和上下水管道的破損也很嚴重。”施工方北京建工三建公司芳城園三區改造項目項目經理賈海忠對老樓的舊貌印象深刻。2019年3月,芳城園三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正式動工,涉及7棟樓、11萬平方米、超千戶住戶,改造內容包括樓本體節能改造、屋面防水、上下水管道、樓內公共區域改造、小區道路改造、架空線入地、景觀改造提升等8大項。
“改什麼、怎麼改、何時改,每一步都會提前徵求居民的意見。”付友銀笑着說,8項改造全都是居民選出來的,“比如這個可視化門禁系統,就是咱自選的。”
2017年,在“十二五”時期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基礎上,北京提出將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與“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相結合,啓動了新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並於2018年印發《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不同於過去整齊劃一的改造方式,這一版工作方案中提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內容採用“菜單式”,居民可以“點菜”。每個納入整治範圍的老舊小區,除了諸如抗震加固、節能改造、樓體外面線纜規整等基礎類改造外,還可以根據業主意願自選改造內容,如增設電梯、補建停車位、太陽能應用等。
“我們總結爲六有:即組織實施有章法、整治內容有菜單、資金籌措有探索、長效管理有機制、審批流程有簡化、項目實施有跟蹤。”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自下而上重民意求共識
微風吹過,架鬆公園木質廊架下的彩色風車緩緩轉了起來,廊架前的小廣場上,曬太陽的老人互相道着生活裡的細碎日常,就像過去的大院生活,人與人之間透着股熟絡。這就是勁松北社區,本市首個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改造的老舊小區。
2018年,街道以勁鬆一、二區爲試點,引入社會資本,探索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社區改造方案、物業企業的選擇、物業服務標準的制定,每一次都是從議事規則中走出來的。”改造方負責人介紹,改造啓動前,由居委會牽頭,通過包樓問需,對2380位社區居民進行了大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居民提出最多的是小區綠化、環境和衛生較差,其次是社區整體老舊和停車管理混亂。這其中,老年人和青年人的需求又有所不同,老年人更傾向增設菜市場、社區食堂、理髮店、生活超市,而年輕人更傾向於增加社區健身房、代收快遞點、社區圖書館和咖啡廳。“考慮到四成居民都是老人,我們選擇增加更多開放空間。”
無論是居民“點菜”還是按需決策,一件件實事背後,反映的是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式的創新:從自上而下轉爲自下而上。“老舊小區公共空間狹小,居民訴求又趨於多元,意見往往很難統一。但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才更得完善羣衆參與機制,積極做好居民工作,努力實現老舊小區的共建、共治、共享。”上述負責人表示,4年來,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按照“先慢後快、明晰權責、凝聚共識、守住底線”的要求,突出精治共治,整治內容更加扣緊居民訴求。
精治共治讓老樓有機更新
根據披露數據,2017年至2020年,北京市累計確認39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涉及住宅樓3301棟、居民31.5萬戶,居民調查滿意度達到90%以上。具體看,這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拆除違法建設4.5萬平方米,節能改造353.42萬平方米,樓體清洗粉刷241.2萬平方米,綠化補建15.9萬平方米,架空線入地管廊建設14.1萬米等。
今年4月,七部門又聯合印發了《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強調要做好前期準備,抓好過程管理,探索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後長效管理機制。部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正在探索居民出一點、企業投一點、產權單位籌一點、補建設施收益一點、政府支持一點等“多個一點”方式的資金籌措模式。
“改造完後,還得推動促進老舊小區自我造血、有機更新,讓老樓持續煥發活力。”(記者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