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元買AI硬件:聯想AI電腦硬碰華爲三摺疊
能力撐不起野心?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19999元起步的華爲三摺疊屏手機發售“秒光”,但目前黃牛價已“血崩”。
從加價近10萬回落到僅4000,而開售前該手機的預約人數超過600萬人,可以說行情驟冷。
在爲三摺疊手機站臺時,餘承東有個動作值得玩味。
他從懷裡掏出了爲三摺疊標配的鍵盤,將這套組合概括爲“把電腦放進口袋裡”。
這是準備通過手機搶聯想的飯碗?
用三摺疊屏手機的價格,其實可以買到聯想最新推出的AIPC。例如,YOGA Book 9i 17999元起步,內置AI創作工具,數據無須上傳到雲端。
但和熱鬧的華爲三摺疊手機,聯想AIPC冷清得多,即使相關產品更多。今年1月起,聯想就開始密集發佈AIPC,至今已發佈超過60款。
按道理,電腦的存在感並不弱,和AI手機一樣牢牢佔據了人們的辦公、娛樂生活。聯想不是輸在營銷,而是輸在沒有產品亮點。
01 | AI終端之爭
對於華爲三摺疊手機,人們基本都在關注它的屏幕。其實,三摺疊手機也有AI。
據餘承東介紹,Mate XT內嵌了AI大模型,手機應用包含AI摘要、AI翻譯、AI編輯等功能,AI擴圖、AI消除、AI雲增長等功能也涵蓋在其影像應用中。
聽起來並不算驚喜,這些功能在APP應用商店也能找到。但沒關係,人家華爲主要是賣屏幕,AI只是錦上添花。
聯想就不一樣了,既然舉起了AIPC的大旗,就得把AI功能做到位。
今年1月CES期間,聯想一口氣發佈了10餘款AIPC雛形產品,包括提供AI創作工具Yoga Creator Zone的Yoga Pro 9i,能無縫切換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模式的ThinkBook Plus Gen 5 Hybrid、商務AI PC ThinkPad X1 Carbon AI、新一代超小型ThinkCentre neo Ultra等。
當時聯想表示,這些產品處於“AI ready”階段。相比AI手機,AIPC的發展慢了一步,聯想此舉無非是以引領者的姿態,爲AIPC產業預熱鬧。
到了4月,聯想才發佈多款真正的 AI PC 新品,在5月正式對外發售。
聯想將其新發布的 AI PC 產品系列命名爲“AI 元啓”,包括 ThinkPad T14p、ThinkBook 16p、 YOGA Book 9i、YOGA Pro 16s、YOGA Air 14 以及小新 Pro 等6款產品,性能、配置和價格區間分佈廣泛,藉此滿足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
具體來看,價格最低的小新 Pro定價5999元起步,主打性價比。價格最高的YOGA Book 9i爲17999元起步,支持雙屏辦公。
內置個人智能體聯想小天是AI PC關鍵,由嵌入本地的天禧大模型驅動,是端和雲混合的個人智能體,離線狀態下仍可依靠本地大模型和個人知識庫處理用戶的任務,這是公共大模型做不到的,並可實現繪畫、文件生成、購買商品、同步翻譯和記錄會議紀要等功能。
聯想表示,第一代AI PC已較爲高端。但從用戶反饋來看,產品仍然有些噱頭大於實際,甚至和AI手機同質化。
所謂的AI技術,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攝像頭採用AI美顏功能,二是麥克風採用AI降噪算法,方便遠程開會。而這些應用場景,AI手機早已能做到。
儘管如此,AIPC仍具有手機難以匹敵的優勢,很可能吃到更肥的肉。
首先,電腦是更重要的生產工具,更偏向面對B端。衆所周知,大模型廠商賺錢太難,紛紛由C端轉向B端求落地。而AIPC產業化應用的空間,無疑比AI手機更大。
重要的是,PC端的算力更大,能支撐起參數規模更大的AI模型。這意味着,AIPC的性能將比AI手機要好。
在AI行業,有個專門的指標來衡量AI的加速性能,即TOPS,具體包括CPU、GPU和NPU等綜合起來的AI算力。TOPS越大,性能越好。
目前,手機端的算力約爲10至30TOPS,電腦算力大約爲30-200TOPS,聯想AIPC辦公本在45-50TOPS之間,遊戲本聯想拯救者Y9000P至高可達321 TOPS。
在奉行算力、性能爲王的大模型時代,聯想在賽道上就先贏了一把。
問題是,聯想能接得住這籌碼嗎?
0 2 | 能力夠不上野心
企業基因決定戰略,進而決定創新能力。
在聯想發展史上,有過著名的貿工技、技工貿的路線之爭,徹底改變了基因。
成立之初,聯想的人員主要來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員,以技術和產品見長,逐漸打開知名度。
隨着市場競爭激烈,聯想面臨商業化的兩難:是走倪南光院士爲主導的技工貿路線,強調用刀自研技術推動貿易發展,還是選擇柳傳志堅持的貿工技路線,先做大生意,再談開發技術。
1995年,柳傳志大獲全勝,倪南光被掃地出門。至此,聯想的成長軌跡突然變得陡峭,1996年就成爲國內個人電腦業務第一。
2004年,聯想收購IBM的Thinkpad電腦業務,被列爲“蛇吞象”的經典案例,迅速在全球擴張。通過不斷收購國外企業,聯想維持着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
這也導致了,聯想失去定義產品的能力,似乎躺平在產業鏈末端的“組裝模式”中。
一部聯想電腦,集結了衆多外部供應商,芯片來自英特爾、AMD或英偉達,操作系統來自微軟,硬盤內存來自三星,零部件來自富士康,顯示面板來自友達,自己則主要生產鍵盤、觸摸板、電源適配器等較低端的硬件。
也就是說,過去三十年,聯想電腦的創新主要受益於芯片和操作系統等外部廠商的迭代,而非自身的努力。
這種技術性慣性,使得聯想至今無論在底層算力芯片,還是上層軟件應用,都沒有任何競爭力。
聯想是最早提出AIPC概念的國內電腦廠商,但在實際生產中,其與芯片廠商亦步亦趨。
2023年9月,英特爾提出AIPC的概念,緊接着10月,聯想也提出了AIPC。
等英特爾2023年12月推出首個AIPC處理器,即代號Meteor Lake的新型酷睿Ultra處理器,隔年1月聯想就推出了AIPC的雛形。
如果沒有芯片廠商的進展,聯想可能都沒有上桌的機會。畢竟,聯想早在2017年就喊出“All in AI”的戰略口號,但一直沒有拿出成果。
決定用戶體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還得看生態,這是積累優勢數據的前提。當前,在AIPC跑得較前的玩家中,多數在生態上相對成熟。
例如華爲的Harmony OS生態,囊括手機、手錶、智駕等設備,且都有自家的產品。聯想雖然加快發力生態,但主要是找微軟、英偉達、英特爾等外部廠商合作,缺乏自主掌控力。
從研發支出來看,聯想決戰AIPC的“彈藥”並不算多。凡是沾上“AI”的,幾乎都需要燒錢。
2023年,華爲的研發費用爲1647億元,佔營收比例達到23.4%。相比之下,聯想的研發費用爲153億元,僅佔營收比例的3.4%。
令人疑惑的是,聯想在2023年8月還宣佈未來3年將追加70億元加碼AI研發,但Q4研發支出反而在減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9個月累計研發投入爲14.9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16.46億美元減少了1.51億美元。
03 | 2萬預算的糾結
當萬物加上AI,其身份基本會上漲,AIPC並不例外。
國元證券指出,與未集成NPU的傳統PC相比,AI PC將溢價10%-15%。隨着採用率的激增,到2025年底,價格在800美元及以上的PC將有一半以上是AI PC,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增至80%以上。
聯想密集推出AIPC產品,漲價是陽謀,試圖賺部分技術溢價。
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聯想毫無避諱地表示,2024年開始,隨着需求的增長和 AI 性能的提升,產品價格穩步上漲,以提高消費級PC平均單價。
然而,AIPC的創新性不足,可替代性又強,普通消費者不會輕易買單。
聯想AIPC的文檔翻譯功能,用戶把資料粘貼到翻譯網站,也能搞定。聯想攝像頭的美顏功能,下載個騰訊會議就行,系統自帶美顏。
有免費的產品可選,消費者怎麼會願意額外掏10000多元。
聯想集團2024-25財年第一財季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其營收154.5 億美元,環比增長11.7%,淨利潤2.43億美元,環比下降2%。這期間,聯想發佈了6款AIPC,Canalys數據顯示,同期聯想AI PC出貨量環比增長高達228%,但整體拉動力仍然有限。
民生證券研報提出,對PC來說,硬件是基礎,更優質的處理器和更大的內存硬盤能夠驅動AI,而最終決定用戶體驗的,是模型本身的能力。
和AI手機的原理類似,AIPC也是將大模型“塞進”電腦端。聯想沒有自研大模型,其天禧大模型是基於阿里巴巴70億參數的模型開發來的,經過了大幅度壓縮,規模減至7億。
阿里通義千問7B模型的原始大小是14.4GB,在聯想的Lenovo AI now中運行的模型被壓縮至4GB。這樣一來,大概只要5-6G內存,內置大模型就能跑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現在聯想主流集成顯卡的內存在16G以上,獨立顯卡的高性能本在8G以上。在大模型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操作系統層會產生“垃圾”,擠佔顯卡內存,影響大模型的流暢。
舉個簡單的例子,微信APP本身大小隻有260M左右,隨着使用時長的增加,就會膨脹得越來越大,佔據手機內存,甚至讓手機變“卡”。
這是爲了配合聯想的16G以上,獨立顯卡的遊戲本、高性能本顯存都在8G以上,可以輕鬆運行壓縮後的通義千問7B模型。
而且,與AI手機普遍裝進數十億規模的大模型相比,聯想的大模型顯得有點“苗條”。
消費者對AI產品的期待太高了,而不是不需要AI PC。得足夠震撼,就像Sora那樣,用戶發出指令,AI工具自動生成視頻,解放人的時間和體力。
這似乎也不能完全怪電腦廠商,電腦性能主要由芯片決定,芯片也是AIPC成本的大頭。處理器越貴,AI性能越好,AIPC起售價相對就越高。
華爲三摺疊屏手機被吐槽太貴,但華爲的客戶主要定位於商務人士、科技愛好者等追求高端手機體驗、對價格不太敏感的人,特別量身定製,出貨量的目標也只在幾十萬。
聯想在做AIPC時,也應該提前想清楚,他們的產品是爲誰而做。不上不下,可能是兩頭盡失。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