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創投研究院發佈《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資競爭力研究報告》

從2024年7月開始,《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創投研究院啓動《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資競爭力研究報告》相關訪談、調研、數據分析以及撰寫工作。通過對消費服務投融資數據解讀、趨勢觀察,以及重點細分賽道的投資情況盤點,力求全面展現過去一個年度(2023年7月-2024年6月)消費服務領域投資發生的趨勢性變化。

同時,我們綜合一線投資機構走訪、行業問卷調研,並參照CVSource投中數據,對消費服務領域投資機構的募資、退出,以及被投項目的後續輪融資等表現,結合行業專家委員會對參與調研機構的ESG投資指標等考量,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並推出“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資競爭力研究案例”。

21世紀創投研究院研究員 閆啓

第一部分:

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融資重點數據解讀

近幾年來國內消費服務領域的投融資市場持續降溫,往昔繁榮場景不再。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消費服務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要素沒有改變。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有最強的消費供應鏈和最先進的消費基礎設施。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有14億人口基數,有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羣體。從供給端來看,中國在很多行業提供了全球產能的近30%,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展示出巨大的成本優勢,還展現出堅韌的供應能力。從消費的基礎設施看,中國的電商生態、快遞網絡都給中國的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活力。

既不高估短期面臨的挑戰,也不低估長期的趨勢,中國正處於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具備成爲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潛力。消費依然是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中最具潛力和韌性的部分,具備穿越週期的力量。挑戰者創投管理合夥人&CEO 周華看來:“消費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曆史的傳統行業,有起伏有跌宕其實都是很正常的。消費創業和投資都是一項需要長期累積、長期耕耘、長期培養的事業,相較於前幾年的火熱,更應該像現在這樣冷靜、踏實地發展,其實對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挑戰和機遇也從來都是並存的,歷史經驗一次次的告訴我們,每一次經濟的動盪中都有新企業強勢崛起,在下行週期依然存在上升通道。消費的投資熱潮過後,仍留在場上的反而是真正專業的投資機構和優秀的消費項目。

投資機構如何選擇新的投資標的?未來消費服務投資方向與機遇何在?透過2023年7月-2024年6月間消費服務領域投資數據解讀,或可感知諸多變化。

總體來看國內2023年7月-2024年6月的消費服務投融資市場相比上一年度持續下滑明顯:融資事件數量837起,同比下滑25%;融資金額爲244.6億元,同比下滑64.9%。不管是從融資事件數量還是金額上來看,都已經低於10年前水平。

如果單獨看2024年上半年數據,雖然融資事件數量438起相比去年同期518起小幅下降,但融資金額僅103.9億元,去年同期依然有520.9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消費服務領域融資金額僅爲去年同期的20%。

具體統計期內,從融資事件數量來看,2024年1月消費服務領域融資最爲活躍,共有融資事件99起,2023年10月則最爲低迷,僅有41筆融資。從融資金額來看,統計期間內,單筆過億元人民幣的大額融資事件共56筆,融資總額約合人民幣152億元。也就是說融資金額排名前7%的融資事件佔據了約62%的融資金額,頭部效應相比去年有所減弱,但依然十分明顯。

統計期內最大的三筆融資分別來自旅遊服務商Klook客路、快時尚品牌Urbanic以及雲南東方紅集團旗下農產品品牌御福年。2023年12月Klook客路完成2.1億美元E+輪融資,本輪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領投,其他投資人包括BPEA EQT霸菱、Atinum Investment、Golden Vision Capital、泰國開泰銀行和大城銀行等,此輪融資還包括來自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的銀行授信。2023年11月,Urbanicc官宣獲得1.5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包括來自瑞士的Mirabaud Lifestyle Impact & Innovation基金、總部位於紐約的公私合作混合投資公司D1 Capital Partners、JAM基金和其他全球投資者及歐洲奢侈時尚家族。同樣是2023年11月,華君傳媒集團對雲南東方紅集團投資10億元。

從融資事件的細分行業來看,統計期間內,數量最多的行業依舊是消費升級,共有439起融資,佔比52%;其次爲文化傳媒和批發零售,融資事件分別爲206起和83起,佔比分別爲25%和10%;其餘依次爲教育培訓、旅遊和體育,分別爲48起、33起和28起。統計期間內,融資金額主要集中在消費升級和批發零售兩個細分行業,消費升級領域融資金額爲140億元,吸引了57%的融資資金,批發零售融資金額爲46億元,佔比19%。

若將消費升級進一步細分,食品飲料、餐飲和生活消費是最受資本關注的幾大細分賽道,融資事件數量分別爲132、111、59,消費升級的細分領域中69%的融資事件來自於這3個細分賽道。它們的融資金額分別爲44.1億元、34.8億元、21.7億元,消費升級72%的融資金額聚集於此。

從投資階段看,統計期間內,消費服務行業融資仍以早期爲主,B輪之前融資事件有649起,佔比77.5%。其中,其中A輪融資數量最多,279起佔比33.3%,其次天使輪融資269起佔比32.1%。對於消費投資機構來說,早期階段優秀消費項目估值更低的同時,也能分享到企業成長帶來的收益,而對於輪次靠後的項目出手更加謹慎。

最後,從項目融資區域上看,統計期間內,廣東、江蘇爲最活躍地區,消費服務行業融資事件數量分別爲157、107,上海、浙江、北京緊隨其後,分別爲94、88、81。

第二部分

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資最新趨勢觀察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消費仍是支撐經濟壓艙石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言而喻,國內消費行業的復甦與發展勢在必行,今年以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持續推出,效應加速顯現。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服務消費發展作出系統全面部署的政策文件,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性、綱領性文件。《意見》圍繞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強服務消費動能、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強化政策保障等6個方面,提出20項重點任務,釋放了以服務消費爲擴大內需添動力的明確信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7萬億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11%,2013—2023年最終消費率均保持在50%以上,居民消費支出佔最終消費支出比重穩定在70%左右,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平均值爲53.9%,是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對比歐美髮達國家超70%的最終消費率,當前我國最終消費率尚不足60%,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對消費的依賴程度將持續提升,擴大內需、挖掘國內消費市場潛力依然空間廣闊。同時,隨着宏觀經濟調控影響,尤其是擴大消費的政策會持續出臺,消費行業面臨的是出現新需求、新機遇、新模式的新時期,考驗着企業和資本對於市場變化的認知和敏感性。

流量時代逐漸落幕,投資人更關注消費企業能否造血

互聯網浪潮推動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渠道變革,從線下到線上,從貨架式電商到短視頻電商,從社媒營銷到直播帶貨,各種新渠道層出不窮。過去幾年這也很多投資機構用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邏輯看待消費企業,按照PS估值投資了一大批熱門消費品牌,然而線上渠道的競爭壁壘並不強,單純靠砸錢就能把流量帶起來並不能持續,如今潮水退去很多都被證僞。

消費服務市場正在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的過程中,消費投資已從追求消費升級的高溢價邏輯,轉變到高效率、低成本的工業化邏輯。關注項目本身的現金流和造血能力成了目前活躍投資機構不約而同的選擇。

弘章投資創始合夥人翁怡諾表示:“過去幾年在消費行業有一個現象,一個品牌的營收增長很快,但是淨利潤一算卻一直是負。通過投放快速起量往往很難沉澱下來,只能通過外部融資去支撐。現在大家又回到了現金流邏輯,即便運營電商也會重視現金流的安全和ROI的效果,不再盲目去做投放。”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開始選擇線下傳統經銷商渠道突破,現在的消費市場又回到深耕渠道的長期邏輯裡。

在流量爲王、資本狂熱的時代,消費企業貿然入場自以爲掌握了增長秘訣,掌握了流量密碼,投資人也蜂擁而入。浪潮褪去後,這些違背商業本質的企業、違背投資規律的投資人也勢必會被淘汰。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預測,“今明兩年,拿到過融資的在資本市場上有痕跡的消費企業會經歷一波很大的破產潮,那些把消費品當作軟件去做的公司,妄圖先虧錢賺聲1量後面再賺錢的公司,90%都會在今年和明年破產。”

消費投資從財務向產業轉型

消費投資大水漫灌的時代,各種品牌的餐廳、咖啡店、奶茶店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人人都是消費者,都能參與到消費中來。但潮水退去,真正能夠留在場上並能賺錢的屈指可數。不少耳熟能詳的投資機構要麼消費投資團隊全員轉型投向科技、新能源,要麼直接裁撤消費投資團隊,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堅守在消費投資的機構已然不多,投資機構也開始更加註重和被投企業的深度合作,爲被投企業提供“錢”以外更加全面的賦能。

消費行業存在特別高的技術門檻,但同樣也不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真正的壁壘在於日拱一卒的“納米級創新”,通過時間慢慢積累沉澱後形成規模,沒有捷徑可走。同時,周華也強調,“這個行業也是殘酷的,任何一次決策的失誤就可能面臨淘汰。”這個時候,一家深入市場、紮根產業的消費投資機構對企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消費行業巨頭林立,消費品創業者從出生起就可能要面對巨頭。如果還未遇到過巨頭,只能說明企業還不夠大,沒能夠引起巨頭的注意。這就好比一個新生兒要和成年人競爭,在這種實力差距下很容易被碾壓。但如果這個新生兒在一個大哥哥帶領下和成年人PK,不說一定能勝,至少存活率會提高”, 周華這樣比喻消費投資機構和企業的關係。作爲一家兼具創業者和投資人雙重身份的投資機構,挑戰者創投能夠結合自身消費創業積累的經驗,與被投企業的創始人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進行討論,讓創業者更好的做出決策。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看來:“現在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錢,最缺的是思想、是能力,是真正的幫助企業、成全企業的‘利他之心’”。據瞭解,加華資本一直以來同樣將投後服務作爲最重要的工作,佔用了將近80%的投資團隊的精力,每個被投項目都配置了專門的團隊圍繞着ROE、品牌建設、渠道、市場、數字化進行結構性的投後工作。

此外,日初資本創始及管理合夥人陳峰今年也宣佈,從傳統VC走向產業VC轉型,專注產業的早期投資和孵化。他認爲未來消費投資的核心競爭力是研究驅動、戰略規劃能力、組織搭建能力、產業的資源協同能力。

消費產業併購整合趨勢顯現

消費企業A股上市面臨困境,港股IPO破發已成常態,甚至許多優質消費龍頭上市企業市盈率也僅有10倍出頭,市值不及巔峰期零頭。二級市場的低迷,給消費投資機構的退出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併購開始成爲IPO之外重點發力的退出路徑。

去年開始併購基金紛紛下場,維達國際的私有化進展和新秀麗、李寧等品牌的私有化傳聞,都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比如啓承資本在2023年加強了併購團隊,尋求消費併購的整合機會,合夥人常斌表示:“我們的被投企業已經規模化,他們尋求外延增長,我們則幫助他們尋找併購機會。”

過去十餘年內,國內有大量本土消費品牌崛起,並且經過多年發展,已有相當比重的品牌初具併購價值,併購它們可以加速產業上下游的鏈接,產生協同效應。不少消費投資機構的投資人都表示,在和一些消費類龍頭企業的溝通中發現很多都有強烈的併購需求,已發展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2023年10月安踏收購新興女性運動品牌MAIA ACTIVE。同賽道玩家的強強聯合的行業整合趨勢也逐漸明顯,2023年11月,兩大零食量販品牌“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正式宣佈進行戰略合併,形成了營收超200億元的“鳴鳴很忙集團”,目前全國門店已突破10000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促成併購的難度並不亞於企業直接IPO。一般來說併購的買方對於標的業務、品類、規模等各方面都有明確的需求,尋找合適的標的並不容易。即便是找到合適的標的,隨後標的的估值、併購方案的設計、業務的整合等一系列操作都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資源。完成一次併購的週期短則一年,長則數年。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指出,併購基金的成功率甚至會低於IPO,併購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退出路徑但並沒有成爲主要退出路徑,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保持各個退出渠道的通暢纔是解決退出難的正向思維。

科技與消費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當下,科技進步正在進一步影響着消費行業。消費領域投資機構和關注消費的投資人更關注“科技+消費”,以此尋找更多的創新品牌和產品,科技賦能以及創新發展的理念是幫助企業走到最後的核心競爭力。而新技術、新材料都正在被廣泛應用於消費領域,爲消費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隨着數字技術逐步成熟,在生產、採購、交易、支付、風控、結算、物流、倉儲、營銷等環節深度應用。藉助大數據手段,賣家能夠挖掘銷售產品、用戶行爲等多類別數據,有效形成“數據池”,爲運營管理提供數據支持,提升決策有效性、科學性;雲計算助力跨境賣家實現生產、採購、物流、倉儲、支付、營銷等全鏈條數字化運營,提升供應鏈運作效率;人工智能能夠有效識別貨物信息,應用於智能入庫、智能分揀、智能調撥等物流環節通過分析用戶和產品信息,實現人貨匹配,提升營銷轉化率;區塊鏈得益於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特點,用於跨境物流檢測、跨境電商產品追溯等場景,提升跨境支付結算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尤其是近兩年隨着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爲消費服務行業的效率提升效果顯著。比如京東雲推出的言犀數字人平臺,融合了京東言犀大模型及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爲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個性化、風格化、小時級的數字人定製解決方案,助力電商直播、文旅服務、金融客服等場景應用。消費電子行業也正在從單一功能設備向通用設備、從單一場景到複雜場景、從簡單行爲到複雜行爲發展轉變,中長期AI有望給消費電子賦能,帶來一波新的增長。

發展科技的目的是爲消費賦能,科技最終要在消費場景裡去運用。同時消費爲科技公司提供數據、營收進一步促進科技的發展。只有科技和消費共同發展、相互促進才能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嘉御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衛哲指出,“美國股市的Magnificent Seven本質上都是To C消費的科技,即使如日中天的英偉達也是支持消費級遊戲顯卡的公司。所以並不是消費不能投,而是要投出有科技含量的消費。”

第三部分

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部分細分領域投資風向掃描

“小吃小喝”依舊受資本青睞

從投融資熱點來看,飲品、小吃、快餐等“小吃小喝”類型的餐飲連鎖企業依然是市場投資的重點。目前國內餐飲企業相當一部分市場主體處於散、小、弱的不穩定狀態,能夠真正實行連鎖經營、中央廚房統一加工配送仍是少數,在完善供應鏈、降低成本上有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3年,餐飲業的總收入同比增長20.4%,達到5.29萬億元,首次突破“5萬億”大關。同時,餐飲業的連鎖化率達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這一趨勢表明連鎖加盟管理模式對國內餐飲品牌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推波助瀾之勢。曾經奉直營連鎖爲圭臬的餐飲品牌,紛紛擁抱加盟。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頭部餐飲龍頭經營質量顯著領先。

儘管2023年國內線下餐飲行業的投融資遇冷,烘焙飲品、中式餐飲賽道的投融資交易數量銳減,資本對於前兩年火爆的茶飲、咖啡、新中式點心以及中式麪食類的偏好逐漸迴歸理性。但可以看到,供應鏈基礎紮實、單店效益好且已顯現出擴張潛力的餐飲企業仍然收到資本青睞。投資機構的關注點開始轉向餐飲企業的業務實力,聚焦企業的單店模型與實際盈利能力。

報告統計期內,連鎖餐飲有114起融資事件。滬上阿姨在此期間獲得兩輪融資,分別在2023年8月獲得2.3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鎰資本、嘉御資本、熠美投資等;2024年2月滬獲得1.22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鼎資本、瀚暉資本等。2024年3月,夸父炸串也宣佈完成B輪融資,本輪由愉悅資本、絕了基金聯合領投,不二資本和老股東華映資本跟投。

華映資本的管理合夥人王維瑋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許多消費項目估值合理、現金流穩健,是理想的投資選擇。但在面對市場變化時,更加關注項目本身的現金流和造血能力。

折扣店冰火兩重天,進入整合期

國內的折扣零售興起與疫情期間,然而疫情之後隨着消費者更加註重性價比,折扣店依然深受消費者追捧。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佈了“2023年中國連鎖Top100”榜單,在銷售額和門店數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的13家企業中,折扣零售品牌就佔了3家,分別爲鳴鳴很忙、開市客(Costco)、芯果科技(好特賣)。

目前,市場上的折扣店有三類,第一種是以奧樂齊、Costco、盒馬等品牌爲代表的硬折扣店;第二種是以好特賣、嗨特購等品牌爲代表的軟折扣店,第三種則是以鳴鳴很忙等品牌爲代表的量販店。

2023年開始,不少傳統商超開啓了折扣化的嘗試,如永輝超市“店中店”式的“正品折扣店”,中百集團的“小百零食鋪”折扣店,新世紀超市的折扣模式超級市集。今年6月底,京東也加入了折扣店賽道,旗下首家折扣超市——華冠折扣超市正式開業。甚至連茶顏悅色在近期開了家主打“硬折扣,量販GO”主題概念店。

資本對摺扣零售行業的熱情主要集中在2020年和2021年,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明顯降溫,過去的近2年時間鮮有資本出手。隨着折扣商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一部分折扣品牌已經在曇花一現後銷聲匿跡,還有一些通過併購整合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2022年,以食用菌菇生意起家的萬辰集團以併購的方式殺入零食行業,2023年其旗下四大零食連鎖品牌好想來、來優品、陸小饞、吖嘀吖嘀1,合併爲“好想來” ,截至24Q2末萬辰集團的量販零食門店數量已達6638家門店。從2021年到2023年,炒貨店起家的趙一鳴從84家店迅速擴展到了2000家店,並在2023年底與行業龍頭零食很忙合併,截至2024年6月12日,旗下品牌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10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整合期過後折扣零售也迎來關鍵轉折點,僅僅依靠與供應商談價、壓低毛利率,甚至是降低品質的模式無法在下半場中取勝,打造自有供應鏈、發展自有品牌、提高運營效率才能構築折扣店的護城河。

寵物產業不斷完善,消費者付費意願強烈

寵物的陪伴屬性與情緒價值不斷凸顯,爲我國寵物消費市場發展帶來新機遇。寵物繁育、食品、用品、醫療等一系列新業態蓬勃發展,中國寵物經濟產業將迎來廣闊的增長空間。

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運行狀況及消費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5928億元,同比增長20.1%。2019年到2023年,中國養寵的家庭戶數滲透率逐年上升,2023年達到22%。相較於美國70%和歐洲46%的滲透率還有一定差距,中國寵物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500億元。

寵物地位擬人化趨勢下,寵物主付費意願不斷增強,有調查顯示,我國約76%的消費者將寵物視作親密的家庭成員之一,助推在寵物身上的消費也在不斷增加。作爲寵物市場最大、最成熟的細分市場寵物食品領域,具有高頻、消費量大、競爭格局相對分散的特徵,吸引了很多初創企業駛入該賽道。此外,過去五年每年超過70種新獸藥被批准上市,隨着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寵物飼料等寵物行業政策和標準陸續出臺,提高了行業的准入門檻,爲寵物行業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內廠商如乖寶、中寵等以自有品牌加入市場競爭,正逐漸躋身行業頭部。不僅如此,一批大型上市企業也開始着手投資佈局頻繁。2023年7月,源飛寵物聯手金鼎資本,共同出資設立總規模2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基金,以實現產業鏈整合及相關業務的投資併購交易。

報告統計期內,寵物經濟相關融資事件有26起。其中最大筆融資來自帥克寵物,獲得近10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安宏資本、博裕資本。此外,寵物家也在一年時間內完成超4億元C輪融資。

出海加速,本土零售迎來國際化歷史機遇

跨境電商加快發展,爲本土零售企業走向國際帶來機遇。近年來,跨境電商這一商業模式迅猛發展,藉助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全球物流的高效性打破地域限制,中國“買全球、賣全球”方面優勢和潛力被持續釋放,跨境電商正逐漸成爲中國貿易新形式,並帶動相關產業出口。

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以阿里速賣通AliExpress、希音SHEIN、Tiktok Shop與Temu爲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出海“四小龍”,正在海外挑戰亞馬遜等全球電商巨頭的地位。國際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出海白皮書》預估,到2030年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以上。二是“新三樣”產品出口表現亮眼。

2023年,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已經出口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產品出口增長9.3%,佔出口總值的比重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其中,我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66.4%是由民營企業生產的,“中國品牌”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尤其是中國鄰近的東南亞地區成爲許多品牌出海的首選之地。

報告統計期內,共發生46起跨境出海領域投融資事件。其中規模最大的是2023年11月Urbanicc獲得1.5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包括來自瑞士的Mirabaud Lifestyle Impact & Innovation基金、總部位於紐約的公私合作混合投資公司D1 Capital Partners、JAM基金和其他全球投資者及歐洲奢侈時尚家族。

與以往單純的產品出海不同,現階段出海更多是到目標國家建立工廠和供應鏈。普華資本&頭頭是道基金管理合夥人姚臻看來,“海外消費者第一次選擇用中國生產或者中國品牌的商品,最先打動他的一定不是多麼高大上的品牌,而是性價比強的或者創新型的產品,或者說某些品類的細分產品。而中國強大的體系化供應鏈,上下游整體解決方案,纔是我們今天的核心競爭能力。”

健康生活方式,戶外運動蓬勃增長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室內走向戶外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從當前的市場看,徒步、露營、騎行、滑雪等大衆戶外運動成爲主流,登山、攀巖、越野跑等小衆運動走向大衆,攀冰、探洞、皮划艇等新興運動蓬勃增長。

尤其是國家相關單位頒佈一系列政策促進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戶外運動迎來發展新機遇。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印發的《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此外,該文件中還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下積極支持戶外運動企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企業上市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投資機構對於戶外消費的投資熱情。

隨着國內戶外用品的普及化發展,呈現出專業化和個性化的雙重需求。一方面持續縱向深化,結合最新的材料、科技不斷爲消費者提供性能更加出色的專業裝備;另一方面和時尚結合,逐漸成爲一種流行穿搭。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戶外裝備是一種自我表達和生活態度的體現。

啓明創投合夥人王世雨認爲:“隨着戶外運動邊際的不斷拓展,如何讓戶外用品更好地兼顧生活場景與戶外運動需求,已然成爲行業發展的下一個機會點。在中國戶外運動需求的持續擴容與零售渠道多元化的共同驅動下,預計中國戶外產品市場將在未來3年保持高位增長。”

第四部分

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投資競爭力研究案例發佈

在以消費服務投資作爲重點關注方向的諸多投資機構中,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創投研究院通過對數百家投資機構的調研、走訪與問卷發放,收集各基金募資,消費服務領域投資、退出及被投項目的後續輪融資等業績表現,同時參考第三方機構CVSource投中數據的數據,再結合行業專家評委會對參與調研機構在ESG等方面的考量,“2023-2024年度消費服務領域投資競爭力研究案例”由此新鮮出爐。以下爲具體案例名單:

指導: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出品: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創投研究院

策劃:陳晨星

統籌:林坤

撰寫:閆啓

數據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

戰略合作:CVSource投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