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權威解析——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題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在試卷結構、題目類型和難度等方面保持穩定,在素材選取、試題呈現、問題設計、能力考查等方面,落實語文課程改革的新方向與新要求。

一、堅持價值引領,落實育人目標

在測試材料的選擇上,以立德樹人爲基本導向,以積極、健康爲基本原則,秉持“評價即學習”的命題理念,引領學生在成長的關鍵節點思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思自己做人做事的情感態度。

(一)體現重大主題教育的基本要點

2021年以來,教育部先後頒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等系列文件,對重大主題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試卷選材或直接使用重大主題教育的材料,如古詩中的愛國情懷、寫作題涉及的糧食問題;或在材料中融入重大主題教育的導向,如基礎·運用部分體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議論文材料中使用了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論據。

(二)引導學生形成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語文課程是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語文、用語文的過程也是學生形成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的過程。對身邊的文化生活、文化現象的觀察、思考有助於學生文化觀念的形成;對不同文化觀念的比較有助於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基礎部分的選材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空間的建設思路與成果,讓學生看到歷史和現在,思考未來;古詩文默寫讓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思想光芒,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涉及漢字書寫教育,引導學生探索如何用科學的方式繼承文化傳統;現代文閱讀讓學生看到前輩學人弘揚中華文化的方式和做出的努力。

(三)啓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未來發展方向

參加學業水平考試的學生,需要面對未來發展的重要選擇。試卷選材能夠起到引領學生獨立思考的作用。

基礎部分的情境和作文(1)的導語呈現了未來社會需要的學習方式;古文體現出高雅的審美情趣;非連續性文本提出了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現代文閱讀表現出做人做事交友的端正態度;議論文寫出了國家戰略方向與培養計劃……都在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應該用什麼方式學習和生活,啓發學生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體現改革方向,助力“教與學”的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學科教學落實“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學科教學的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試卷的題目設置充分體現出這一理念。

(一)用真實的情境提高學習投入的水平

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情境中形成和發展的,也需要在情境中展現。試卷中的情境設置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水平,更好展現自身的語文素養。

基礎部分整體設置日常生活情境,以增加學生完成題目的代入感;試題部分設置跨學科學習情境,提示學生調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古詩鑑賞設置文學與文化體驗情境,營造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

(二)用作答要求提示學生關注思維過程

學會思考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方面。試卷在題幹中明確給出了作答的過程性要求,提示學生用高質量的思維過程保證高質量的作答。

名著閱讀的要求明確了答案的整體結構,引導學生因實出虛,立足整體內容、具體情節展開分析。現代文閱讀的題幹設置給出了作答過程,提示學生先理解再賞析。議論文的選擇題提示了分析角度,提醒學生關注論點、論據、論證的關係。凸顯這些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問題,給出了提高“教與學”質量的方向。

(三)用教材內容強化教材的指導意義

教材不僅提供教學資源,也提供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用好教材是提質增效的重要前提。試卷在多個方面落實“迴歸教材”,以強化教材的指導意義。

基礎部分的試題完全對應教材的知識系統;古詩文默寫、鑑賞均直接使用教材選文;文言文由教材選文引出課外文段。多道題目直接使用教材練習系統的表述方式。作文題(1)的導語“可以豐富見聞,開闊視野”引用八(下)第五單元的單元說明,考查點源自該單元的寫作活動要求;導語提示的內容“故宮、人民英雄紀念碑、香山、居庸關、盧溝橋、漕運碼頭……衚衕古鎮、奧運場館、美麗新農村……”涉及《故宮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鄉下人家》《詹天佑》《中國石拱橋》等小學、初中學過的課文,意在喚醒學生的學習體驗,打開寫作思路。

三、堅持素養立意,落實課標要求

科學的命題理念是提高試題質量的基礎。2024年,進一步完善了測試框架,增加了測試文本類型、測試題目功能,爲命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整體分佈測試內容,準確定位題目的測查功能

試卷整體結構與2023年保持一致:基礎·運用、古詩文閱讀、名著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在考查要求上,試卷考查識記、理解、評價等認知能力,確保試題測查方向符合設計意圖。精心打磨題幹表述和作答要求,使之準確呈現測查要點,充分發揮測查功能。

(二)反覆打磨試題語言,準確呈現文本信息和作答要求

試卷選用的現代文是名家寫名家的經典文章,但跟學生熟悉的文學類文本語言表達方式有比較大的差異,經過反覆打磨,文本能夠以“友好”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需要說明的是,設置命題點的語句保持了文章原貌。試卷選用的議論文涉及國家戰略問題,需要充分研讀政策文件,在此基礎上按照初中議論文的教學要求打磨文字,以便學生能夠儘快和文本建立關聯。

在題乾的表述上,本次命題優化了基礎·運用部分對情境的表述,細化了簡答題的作答要求,豐富了作文導語部分的語言內涵。

(三)依據語言運用的具體要求,兼顧限制性和開放性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嚴格的使用規範,文學語言在規範性的基礎上還要體現靈活性和創造性。試卷依據語言運用的具體要求,平衡了試題限制性和開放性的關係。

試卷中的成語使用、詞語理解、病句修改、古詩文默寫、信息提取與概括等,都要求學生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出表達的規範性和限制性。試卷中的名著閱讀題,學生可以在劃定的書目範圍內選擇自己熟悉的作品,根據限定的作答要求使用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兩道作文題任選其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積累選擇。作文題目的導語均給出了思考方向和選材空間,有利於學生建立題目與生活的聯繫。作文題(1)限制了文體,但題目可以自擬。試題限制性和開放性的平衡,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要求。

四、突顯區域特色,反映首都發展新成就

試卷使用的材料涉及北京坊、箭桿衚衕20號、建國路75號數字藝術園區、北京城市圖書館等多個文化活動場所,引領學生關注北京的文化傳承,突顯了北京首都的文化氣象;作文(1)從中軸路以及新設立的北京三大文化帶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北京的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從更多更深的層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

試卷內容涉及公共文化生活、人才培養方向、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與問題、糧食問題與飲食文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這些都是學生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試卷選材包括杜甫、巴金、曹禺、黃裳,錢學森、鄧稼先等文化名人與科技精英,他們都是應該爲學生樹立的榜樣。作爲北京的中學生,應該有歷史的眼光、現實的視角,應該關注重大問題,受到重要人物的積極影響,這也是試卷應該呈現的首都元素和首都氣象。

五、結語

2024年北京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關注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真實情境,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致力於引領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充分展現語文素養。

文字:北辰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