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Camping Asia北藝登場!11檔表演節目、活動內容5大亮點總整理
2023 Camping Asia以「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爲核心,於11月20日至12月1日以北藝中心爲主要基地,同時在臺北試演場、水源劇場、臺灣戲曲中心,2023 Camping Asia邀請11個地區、21位跨領域藝術家、16所藝術院校超過120位師生參加,展開爲期12天的跨文化相互學習與交流。
2023Camping Asia 11/20登場,11檔表演節目、活動內容5大亮點總整理。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2023Camping Asia一般民衆可以參加嗎?
2023 Camping Asia共有5大活動內容:表演節目、工作坊、早課、大堂課、學校馬拉松。其中「11檔表演節目」和12位跨界藝術家帶來的「工作坊」,可透過線上購票、報名參與。早課、大堂課、學校馬拉松是提供16所藝術院校、百位師生參加(限CA學員參加)、互相學習交流的專屬課程。
法國Camping活動。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2|什麼是Camping Asia?
Camping起源於2015年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dela Danse,簡稱爲CND)創辦計劃,「每年以夏令營的形式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術院校學生、專業舞者、業餘舞蹈愛好者以身體爲名交流」,於2017年由策展人林人中牽起CND與北藝中心合作,打造「兩年」一次、在「臺灣」舉辦的Camping Asia計劃,於2019年舉辦第一屆Camping Asia,受制於疫情,於2023年計劃再起並邀請香奈兒爲合作伙伴,展開第二屆、2023 Camping Asia計劃。
【專訪】策展人林人中:爲臺灣表演藝術打開一扇國際之窗
【專訪】CNDx北藝中心x香奈兒:共創下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Camping工作坊。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3|2023Camping Asia 11檔表演節目總整理
節目1|我是紅(開幕作品)
藝術家|萬吉魯.卡穆尤Wanjiru Kamuyu
演出地點|大劇院
藝術家透過《我是紅》(Portraits in Red)演出,探討因種族和社會偏見塑造的審美標準,她不但在表演中挑戰主流審美觀,並對歐美美容時尚產業的主流美學提出深沈的質疑,「如同表演主視覺,鮮紅色的布幔隨着身體舞動塑造出一種流動感,成爲衣裙、面具,以及第二層肌膚。有時,布面混入頭髮與之短暫接枝,有時又劃開身體如同血痕,令展現而出的裸裎肌膚汲取空氣呼吸。美的標準在這些流變的瞬間,一次次成立,又一次次瓦解,重塑了當代資本化與全球化社會下,關於美的同質化定義。舞者與布面的互動被轉化爲個體與社會框架的拉扯,不僅是對世俗看待女性身體物化及異化的挑釁,也是對身體綻放的可能性所作的一次詩意的表達。」
【11/20開幕】《我是紅》2023 Camping Asia開幕秀!肯亞萬吉魯卡穆尤挑戰主流審美
生於肯亞的藝術家萬吉魯.卡穆尤(Wanjiru Kamuyu)帶來的《我是紅》(Portraits in Red),探討因種族和社會偏見所塑造的審美標準。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Stephane Choucan
節目2|身爲泰國混血兒我真他媽驕傲到不行
藝術家|畢他雅・派方Phitthaya Phaefuang,又名Sun
演出地點|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泰國藝術家畢他雅・派方母親是泰國人、父親是法國人,《身爲泰國混血兒我真他媽驕傲到不行》(REALNESS:LUK KREUNG)是他送給母親的禮物「他選擇透過他母親身爲性工作者的故事,探索泰國社會中,賣淫在政治、經濟和性別不同層面所留下的歷史遺產、殖民烙印與身體傷痕。 」
《身爲泰國混血兒我真他媽驕傲到不行》藝術家|畢他雅・派方Phitthaya Phaefuang,又名Sun。圖|Camping Asia
節目3|沒有人是局外人
藝術家|阿森.博朗Aseng Borang
演出地點|大型排練場
印度舞蹈家阿森博朗在表演中,將以簡單的遊戲邀請觀衆加入,和表演者一起演出,大家將透過爭奪椅子的實際競爭中,將遊戲變成表演「這不是大風吹、Music Chair,卻比之更暗涌激烈。在一份制式化合約與行動指南中,參與者受到一系列條款與條件所規範。封閉的空間內,觀衆沒有特定的座位安排,與4位核心表演者之間也沒有區隔。觀衆席的座椅即舞臺,參與者也晉升爲表演者。」這是一場思索的實踐,藝術家透過「簡約的規則呈現經過編碼的微型社會結構,以不同層次的視角,置疑我們當下的位置,開啓反思:作爲表演者的觀衆,以及作爲遊戲的表演本身,如何奪回或策反自己?」
《沒有人是局外人》藝術家|阿森.博朗Aseng Borang。圖|Camping Asia
節目4|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
藝術家|鬆根充Michikazu Matsune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
作品的靈感來自2008年的真實事件:一名非裔世界級美國舞者入境以色列時,因爲穆斯林姓名被視爲恐怖份子嫌疑,在通關時被攔截,被迫在邊境安全人員面前跳舞,證明自己的職業和身份。鬆根充想透過作品思考的是「權力機構的監控判斷,以及個人身分在真實與期望之間的落差。一個人如何透過跳舞來入境?在監控視野中,「我」這個形象處於什麼位置,該如何擾亂它?會帶來什麼樣的期望?」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藝術家|鬆根充Michikazu Matsune。圖|Camping Asia
節目5|開箱No.2
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
演出地點|11F排練場1
印尼行爲藝術家以「講演式展演」,她從德國家中寄來、裝載過去20多年使用過的物件行李箱,一件一件取出這些曾使用過的物件、道具及服裝,展示物品如何見證與其共存的人們。在打包與卸下的表演中,也隱喻着人們,在世道無常的世界裡不斷抵達、離開、移動及轉移的境況。
《開箱No.2》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圖|Camping Asia
印尼著名的行爲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將呈現《開箱 No.2》(Unpacked No.2),以「講演式展演」的表演形式,把過去20年的創作融合,重構、組建新的詮釋,展示過去的表演的物件、遺物和碎片。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節目6|迷幻長日
藝術家|西蒙.梅爾Simon Mayer
演出地點|藍盒子
身兼舞蹈家與藝術家的奧地利西蒙梅爾,將演奏小提琴、使用電鋸與舞蹈,藉以呈現城市與鄉村的矛盾,透過表演他想探討「城市與鄉村、家屋及外地、狹隘思維和藝術自由之間的張力所引發的問題。同時,對文化中『何謂男人』的定義提出置疑。在這許許多多表演形式連綿交疊的串接中,梅爾挖掘出模糊的邊界及其可能性。」
奧地利表演藝術家西蒙.梅爾(Simon Mayer)嘗試在臺上優雅演奏小提琴、粗獷使用電鋸,呈現城市與鄉村的矛盾,表現他不願屈服於類別和傳統的意願。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Gerhard F. Ludwig
節目7|Game On
藝術家|劉奕伶
演出地點|7樓大型排練場
臺灣當代舞蹈家劉奕伶將在作品中舞出「競爭」的樣態「我們在當中被定義、被抉擇、被決定離去或留下、認識別人及瞭解自己;公平與否則是另一個討論,甚至關於它的爭論也是一種角力。跟別人的比賽會結束,跟自己的較量無了期。」
節目8|深林
藝術團隊|TAI身體劇場
演出地點|球劇場
由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創立的TAI身體劇場,帶來作品《深林》描述人類裸身直面天地的原始時刻。作品也強調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六十多式「腳譜」的獨特舞蹈。
【專訪】藝術家瓦旦.督喜:帶着前人的思想,活出自己的生活與藝術
由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創立的TAI身體劇場,承襲祖先對自然大地的智慧及身體記憶,將帶來《深林》演出。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節目9|扮仙
藝術團隊|闖劇場
演出地點|大劇院
由藝術家黃懷德創立的闖劇場,將帶來融合傳統藝術與現代舞的《扮仙》,援引自傳統漢族戲曲文化中,進行廟會活動或傳統戲曲前,舉足輕重的開場戲。這部作品將交錯歷史記憶、性別認同與傳統藝術的多重思考,帶大家再次認識自己的文化,藉以反思傳統表演藝術在未來,將如何可能再次發生、再被觀看?
藝術家黃懷德創立的闖劇場演出《扮仙》,將傳統藝術融合現代舞,透過觀察臺灣的過去與現在,進而發展新的身體語言。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楊子逸
節目10|Unisex #01
藝術家|敷地理、李世衡
演出地點|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日本敷地理與韓國李世衡將透過《Unisex #01》極簡而悠緩的形式,叩問性別身分的界線、存在與認同的根基。「舞臺以環形空間面向散坐四周的觀衆,正中央垂落一條末端綁縛圓球的繩索,伴隨蕭邦〈降E大調夜曲〉的協奏,一雙舞者在舞臺上匍匐,掙扎,覓求,糾纏,與碎裂,圓球因舞者的拋擲而展開幅度漸次縮小的同心圓運動。這究竟是同一個人的痛苦分裂,還是兩個人的渴望合一?身體因其不確定性的特質而激起衆多可能性的涌流。」
《Unisex #01》藝術家|敷地理、李世衡。圖|Camping Asia
節目11|狂森巴
藝術家|卡利克斯託.內託Calixto Neto
演出地點|藍盒子
這部「榮獲法國龐畢度中心影音舞蹈收藏」、以「以森巴舞爲主體全新翻轉巴西黑人刻板印象」的作品將在Campipng Asia演出。「結合巴西文化、政治和幽默反叛的舞臺表演,融合思想與身體、符號與音樂、笑聲與沉默,也是對抗壓迫的靈感之旅。在《狂森巴》中,從在舞臺上揮動陽具,到挾持巴西國旗甚至與其對峙,將帶大家見證巴西的狂歡與掙扎。」打破對森巴舞的刻板印象。「編舞家也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與驚歎號:我們如何重新解構種族和社會壓迫!並努力建立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
《狂森巴》藝術家|卡利克斯託.內託Calixto Net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4|提供Camping Asia學員的課程又是如何進行?
早課:由各校學生規畫並帶領;
大堂課、學校馬拉松:各國藝術家根據自己的文化及訓練背景設計。
【專訪】工作坊-藝術家林文中:沒有標準,才能衝 撞出藝術的火花
【專訪】工作坊-藝術家林祐如×田孝慈:不是隻有漂亮的動作,才叫跳舞
Camping早課。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5|Camping Asia的學員到底是誰?
參與Camping Asia營隊的學生,來自8個地區共16所藝術院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實踐大學、南華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御茶水女子大學(日本)、韓國藝術綜合學校(韓國)、朱拉隆功大學(泰國)、拉薩爾藝術學院(新加坡)、安東布魯克納大學(奧地利)與加州藝術學院(美國),分屬於視覺藝術、戲劇、舞蹈與設計科系,他們將透過不同專業背景加入營隊計劃,達到跨學科的交流。
Camping Asia大堂課。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