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唐代罕見「絲羽烏骨雞」 中興大學保種有成

中興大學致力保種絲羽烏骨雞」。(圖/翻拍自中興大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唐代烏骨雞」中興大學保種有成!中興大學獲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經費補助,保存古老土雞品種,7、8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展現100年至101年的執行成果,包括「絲羽烏骨雞」與「北京油雞」兩項罕見雞種。其中「絲羽烏骨雞」是1500年前唐代杜甫時代就存在的雞種,雞毛純白且柔軟如絲,相當罕見。

教育部7、8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優秀相對論‧頂尖基礎力-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研發創新成果展工業基礎技術人才培育論壇」,12所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經費補助的學校展現100年至101年的執行成果。其中中興大學展示的「絲羽烏骨雞」與「北京油雞」,吸引許多人好奇圍觀觸摸。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李淵教授與陳志峰教授共同主持「中興大學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爲全國首創、也是全國最完整的雞隻種原資料庫。陳志峰表示,30年前,過去臺灣土雞育種與配種制度不健全,雞隻在遺傳上無法有效發揮雜交優勢,使得雞隻衍生出繁殖率低、抗病力差等現象,造成飼養成本增加

興大在改良的過程中未引進任何外國雞種,選育出的雞隻血統純正、抵抗力好,大幅減少藥物的使用,更增加了禽畜價值。保育時以數量稀少且具有絕種危機的品種爲優先,以絲羽烏骨雞爲例,牠的歷史十分悠久,唐朝杜甫時期曾有對此類雞的描述;而馬可波羅形容「有毛無羽」的雞隻,即爲「絲羽烏骨雞」,另外,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不過此雞由於肉長得不如白肉雞快、蛋也不夠好,經濟價值不高,雞農飼養意願低,因此如無專門單位特別保育繁衍,很容易就會絕種。

興大動科系李淵百教授是國內最早有土雞保種意識學者,投入相關領域已30年,研究團隊長期累積的技術與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臺灣是最早開始研究土雞改良利用國家大陸香港東南亞等喜好土雞的華人地區皆是引用臺灣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