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大刪文言文 遊梓翔:就算不是無恥也夠無良
遊梓翔表示,大刪文言文就是在搞文化的「失憶化」和語言的「淺薄化」。表面用負擔重、不實用來哄騙學生,背後就是想「去中國化」,這就算不是「無恥」也夠「無良」。本報資料照片
北一女中老師區桂芝批評教育部「108課綱」大刪文言文,是「去中國化」;被「去」的包括顧炎武的《廉恥》。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遊梓翔表示,被去的何止廉恥,讓文化失憶、語言淺薄,去中國化的無良課綱,民主進步文也刪了。
遊梓翔表示,教育部說文言文沒廢,仍有一定比例。但不斷「去文言文化」就是事實。「95暫行課綱」選了40篇文言文,「108課綱」只「推薦」15篇,再這樣刪下去,就快刪完了。
他說,文言文是「文化記憶」,藏着語言的「深層底蘊」,大刪文言文就是在搞文化的「失憶化」和語言的「淺薄化」。表面用負擔重、不實用來哄騙學生,背後就是想「去中國化」,這就算不是「無恥」也夠「無良」。
遊梓翔表示,未來高中國文課「缺」的只有「士大夫之無恥是爲國恥」嗎?不再被「推薦」還有包含以下名句的文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孫子《孫子選》)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夫》)
「狡兔三窟」(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曹丕《典論/論文》)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連橫《臺灣通史序》)
遊梓翔表示,另外還有兩篇「民主進步文」,也不再被推薦了。一篇是談爲君之道的黃宗羲《原君》,一篇是談民衆覺醒的寓言〈狙公〉,出自劉伯溫的《郁離子》。
遊梓翔說,《原君》批評某些爲君者「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當權者認爲天下利益大權都大抓在他手上,所以就把天下利益都放進口袋裡。〈狙公〉說「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當權者用權術愚弄民衆,但其實無理違法,民衆只是一時不察,一旦覺醒當選者就騙不下去了。
遊梓翔表示,古文裡有這麼敏感的句子,「去中國化」的時候,這兩篇當然也要去一去。但誰來救救文化失憶和語言淺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