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廉恥》會無恥? 臺大教授曝1文化不改:顧炎武再世也沒用

108課綱未選入顧炎武的《廉恥》,臺大教授葉丙成分享看法。(本報系資料照)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不滿教育部108課綱刪掉顧炎武的《廉恥》,拍片狂轟,引起各界討論。臺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也分享自身看法,社會知不知恥,不在於顧炎武的《廉恥》有沒有被選爲課文,而是這個社會的許多大人,爲了讓孩子贏別人,而無所不用其極,真正的問題是在人心。

葉丙成昨在臉書上轉發「雜學校」的校長蘇仰志分享的故事,一位小二的女生得到全國美展冠軍,女孩的媽媽驕傲地說「這我女兒畫的!」但小女孩看到作品卻說「媽咪,這好像不是我畫的!我不是畫這樣。」結果女孩的家人聽了立刻說「你不要亂講,這是你畫的。」原來是老師爲了讓女孩得冠軍,竟幫女孩改畫了。

雜學校的校長蘇仰志表示,那一幕他永遠忘不了,孩子的錯愕與爸媽的功利,「你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只要得到目的,我會不擇手段!」

葉丙成表示,聽完蘇仰志分享的故事,他久久不能自己,因爲對他來說,社會知不知恥,並不在於顧炎武的文章有沒有被選爲課文。而是這個社會的許多大人,爲了要讓孩子贏過別人,而無所不用其極。

葉丙成指出,這個故事中唯一有「廉恥」的是那個沒讀過顧炎武文章的小二女學生。讀過顧炎武文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老師,都爲了贏而把廉恥丟了。真正讓廉恥淪喪的,是這個社會的大人從小告訴孩子,爲了在18歲的時候能贏別人,你應犧牲自己的夢想、自由、睡眠、健康、友情、愛情與自己的靈魂。而孩子會想「如果爲了贏別人,這一切都能犧牲,那犧牲了廉恥又何妨?」

葉丙成也說,這個社會的廉恥之所以會淪喪,是因爲一羣已經讀過顧炎武的文章的大人,他們不知廉恥地在孩子面前要求孩子要變得跟他們一樣不知廉恥。這些大人們用行動告訴孩子,只要能贏,廉恥根本不重要。種不擇手段、只在乎贏別人了沒有的文化不改,縱使顧炎武再世、寫100篇談廉恥的文章放在課本里也沒用。

葉丙成表示,關鍵是要教育孩子,生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跟內心的平衡、喜樂與自在,而不是隻看重跟人比較、只在乎贏別人最重要。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哪一篇文章有沒有入選課本,而是在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