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菲非法“坐灘”軍艦嚴重破壞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覺珵 胡雨薇】在遼闊浩瀚的南海,美麗的中國南沙羣島就像一串串晶瑩的珍珠星羅棋佈,仁愛礁就是其中一顆。然而,過去25年間,菲律賓的一艘破舊軍艦在仁愛礁非法“坐灘”,不僅嚴重侵害了中國主權,也對周邊的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了持續、嚴重的損害。

本月8日,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聯合發佈《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研究人員通過衛星遙感和現場調查發現,仁愛礁礁坪和潟湖坡區域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非法“坐灘”軍艦周邊降幅尤爲明顯,這種長期非法“坐灘”已嚴重損害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參與此次調查的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高級工程師、航次首席科學家熊小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菲方非法“坐灘”軍艦對珊瑚的破壞程度和規模是研究人員前所未見的。

仁愛礁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

南沙羣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仁愛礁是南沙羣島的一部分。這座南北長約17千米、東西寬約5.5千米的長楔形環礁隸屬海南省三沙市。自古以來,仁愛礁水域就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和避風良港。

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馬德雷山”號登陸艦以所謂“技術故障擱淺”爲由,在仁愛礁潟湖坡非法“坐灘”。菲方此後多次明確表示將拖走該軍艦,但25年過去了,菲方不但未拖走該軍艦,還企圖對其大規模維修加固,實現對仁愛礁永久佔領。

非法“坐灘”軍艦(紅色△)在仁愛礁區位示意圖及局部放大圖

如果通過無人機等方式從空中俯瞰仁愛礁,在一片湛藍中,破敗不堪的菲方非法“坐灘”軍艦與這裡的旖旎風光格格不入。事實上,這艘非法“坐灘”軍艦也確實在破壞仁愛礁的生態環境。

《報告》稱,25年來,非法“坐灘”軍艦長期有人看守,菲律賓派出船舶、飛機定期爲其補給物資。研究人員通過查閱資料和現場查看發現,艦上人員焚燒和棄置生產生活垃圾、排放污水;菲漁船和艦上人員頻繁在仁愛礁海域開展漁業活動;菲律賓非法運送建築材料,不斷對該軍艦進行加固,給船體塗刷油漆。2017年以後,菲在該軍艦甲板上不斷搭建臨時設施,約90%的甲板已被覆蓋。目前,該軍艦船體已經破敗不堪、鏽跡斑斑,多處出現破損。

非法“坐灘”軍艦艦上人員在甲板直接焚燒垃圾(2014年)

種種行爲已經對仁愛礁的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明顯破壞。《報告》發現,仁愛礁礁坪和潟湖坡區域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非法“坐灘”軍艦周邊降幅尤爲明顯。基於遙感影像底質類型反演結果的計算顯示,2024年較2011年,仁愛礁礁盤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總體減少了約38.2%,而軍艦周邊半徑400米範圍內礁盤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減少了約87.3%。數據還顯示,軍艦非法“坐灘”的仁愛礁潟湖坡處的造礁石珊瑚種類數和覆蓋率明顯低於向海坡一側。

紅色框內遍佈死亡的珊瑚(無人機航拍)

研究人員在今年4月進行的現場調查中發現,軍艦附近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塊和死亡的珊瑚。同時,仁愛礁礁區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羣結構出現失衡,軍艦周邊尤爲嚴重。

熊小飛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珊瑚礁生態系統是南海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生態系統。南沙羣島處於全球“珊瑚礁三角區”輻射帶,是“珊瑚礁三角區”珊瑚種類向西和向北擴散的必經之地,其珊瑚種類、生物多樣性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典型的區域代表性。同時南沙羣島也是我國最大的離岸島礁珊瑚礁集中分佈區,南海其他區域造礁石珊瑚種類均來源於此。

《報告》還顯示,調查中,所有18個調查站位的海水樣品均檢出重金屬汞、銅、鋅和活性磷酸鹽,且檢測結果顯著高於軍艦非法“坐灘”前的相關歷史文獻記錄。

此外,研究人員在現場還觀察到許多菲律賓漁船持續在仁愛礁潟湖周邊活動外,所有13個生態調查站位附近的水下或水面均發現有各類人爲棄置物,包括漁網、漁線、特殊漁具以及麻繩、塑膠圈、鐵餅、玻璃瓶、塑料瓶和木棍等,還發現帶有產自菲律賓標識的棄置物。《報告》發佈的一張圖片清晰顯示,一個汽水瓶被丟棄在海底,而上面標籤的條形碼以“480”開頭,表明產地爲菲律賓。

水下散佈的漁網

水下人爲棄置物(條形碼以“480”開頭,產地爲菲律賓)

非法“坐灘”軍艦排放污水等是主要原因

經過分析推斷,《報告》認爲,仁愛礁區域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主要因素是軍艦非法“坐灘”及與其相關聯的人類活動。

《報告》分析稱,軍艦“坐灘”過程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致命性破壞,其長期“坐灘”又對周邊區域珊瑚的生長與恢復產生了較大抑制性影響。

在“坐灘”過程中,軍艦會對礁盤產生劇烈撞擊、切割和摩擦,致使船舶擱淺軌跡區內珊瑚礁和大型底棲生物遭到毀滅性破壞,形成的大量珊瑚礁碎塊在船體周邊堆積。受海流和波浪作用,這些珊瑚礁碎塊和碎屑又覆蓋或掩埋了附近的珊瑚和底棲生物。另外,由於珊瑚礁碎塊翻滾,又阻礙了珊瑚幼蟲的附着和生長。這些因素疊加,抑制了軍艦周邊受影響區域珊瑚的生長與恢復,特別是受外力影響大的分枝狀珊瑚生長。

非法“坐灘”軍艦北側浮筒及其海底固定處死亡的珊瑚

與此同時,非法“坐灘”軍艦鏽蝕破損導致的重金屬析出及艦上人員生活垃圾與污水排放等對珊瑚的健康生長造成了長期性危害。《報告》對比1999年5月軍艦“非法”坐灘前各類調查的結果,發現仁愛礁海域重金屬、油類、活性磷酸鹽含量異常升高,說明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的鏽蝕破損,以及艦上人員排放廢油廢水、焚燒和棄置垃圾等是其關鍵原因。

《報告》提到,菲漁船和軍艦艦上人員在漁業活動中棄置的漁網漁線等也對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當棄置海中的漁網、漁線、繩索等纏繞在珊瑚表面時,不僅會造成珊瑚折斷、死亡,還會導致珊瑚捕食困難、營養不良或易受細菌感染,進而影響珊瑚健康生長和繁殖。另外,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高級消費者如鯨豚類、海龜等大型動物誤食這些漁業棄置物,或被其纏繞,都會導致這類大型動物健康受損甚至死亡。與此同時,菲律賓漁船和艦上人員在該海域的長期捕撈活動造成礁區甲殼類、雙殼類、腹足類等經濟型生物銳減。這都嚴重威脅到仁愛礁生態系統的健康。

《報告》認爲,菲方軍艦長期非法“坐灘”已嚴重損害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菲方應該將軍艦清走,消除污染源,避免繼續對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持續性和累積性危害。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相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羣島是中國固有領土,而在此區域進行生態環境調查,也是中國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一種方式。調查結果顯示,菲律賓軍艦不僅在仁愛礁非法“坐灘”,並且排放廢水、棄置垃圾,還沒有采取應有的保護措施,已嚴重破壞了區域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陳相秒認爲,《報告》有力展示出,真正的區域生態環境“破壞者”的是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