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靈魂拼圖 臺灣棒球暨名人堂特展永續精神

靈魂拼圖臺灣棒球名人特展主視覺。(圖/人文遠雄博物館提供)(下圖同)

文/陸銘澤(棒球文字工作者)

球場上的靈與魂

棒球可以說是項結合「靈」和「魂」運動,幾乎每一場比賽都會留下令人感動的故事,像是2016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臺灣旅美名投手陳偉殷效力的馬林魚隊王牌投手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在船難中喪生,爲了紀念他,除了當天比賽取消外,在他去世後的首戰全隊身着他16號的球衣出賽

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首打席Dee Gordon先拿了Fernandez的球棒及載上他的頭盔象徵一起征戰,再換回自己的球具及原左打區後,竟意外地敲出全壘打。從來不擅打全壘打的他知道那不單純是他的能力,因此在繞壘時便已忍不住淚水。他說:「爲什麼Jose沒有站在最高一層的階梯爲我歡呼。」

棒球有太多類似的故事,一個場域中參與競逐的兩隊努力求勝,感覺那些奮戰所付出的種種都轉換爲無形的精神並填附於球場上,這也是世界各地不少具有歷史的球場總是令人有股神聖的情愫,例如美國波士頓的芬威球場、芝加哥小熊球場及日本甲子園球場。

而完全是承襲日本的臺灣棒球,也因爲特有的文化及歷史也形塑了不少的棒球故事。這些來自於前人的紮根及後人的傳承,也蘊育了不少「靈」和「魂」的事蹟脈絡,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就像是一塊一塊的拼圖,已逝去的透過不斷地發掘、現在的則藉由不斷的蒐集,讓這些精神都能延續,也展現臺灣棒球的價值。在此介紹全新的展覽《靈魂拼圖臺灣棒球暨名人堂特展》展至2017年1月15日。

史上首次結合臺灣兩大棒球博物館機構的展覽

這次的展覽因爲此概念而命名爲「靈魂拼圖」,尤其這是一項長遠且需持續的工作,主辦的人文遠雄博物館特別和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合作,以三大主題拼圖意象來談臺灣棒球的發展歷程、奉獻人物和文化樣態;這項可說是史上首次結合臺灣兩大棒球博物館機構典藏文物的展覽,希望在共同理念下持續推動這些棒球文物的留存,更讓這些先人所遺存的精神能永續。

「靈魂拼圖臺灣棒球暨名人堂特展」這三大主題分別是「發展脈絡」、「英雄風雲」及「希望」。透過人文遠雄博物館籌備十年來所蒐集和臺灣棒球名人堂三屆以來入堂人物的文物,呈現臺灣棒球發展歷程的重要歷史見證,也是對進入名人堂英雄們的致敬及緬懷。

▲靈魂拼圖臺灣棒球名人堂特展展場

令人回憶的臺北市立棒球場

這次展覽在入口處特別處理了已拆除的臺北市立棒球場的記分板意象,這座記分板可說是臺灣棒球發展歷程中重要的印記,近方形的造型配合基本的比數燈號,還有手寫的出賽球員名牌,紀錄了臺灣從三冠王年代進入職棒時期的歷程,臺北球場在這段時間陸續舉辦了王貞治來臺進行全壘打表演(1965年)、紅葉少棒擊敗日本關西少棒聯隊(1968年)、臺南巨人和日本爭奪遠東區少棒冠軍(1971年)及中華職棒歷史首戰(1990年),最後因設備已顯老舊且翻修不易,於2000年12月1日正式拆除,也讓全國人士期待曾在中華職棒的總冠軍戰中高喊我要的「大巨蛋」夢想能夠成真。

▲臺北市立棒球場記分板(圖/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提供)進入展場後便是「發展脈絡」展區,多項珍貴文物在此呈現,像是日治時期留存下來的球具,見證當年棒球在臺灣發展初期的模樣,包括捕手皮製的護胸、野球鞋、手套等,讓人想像當時人們如何使用這些相對現今較爲簡陋的設備打球的情景

▲非常珍貴的日治時期球具

典藏的KANO 金龍、巨人再現

因爲KANO電影而被喚起的嘉農棒球隊事蹟,讓人對嘉農的文物感到好奇,此次展覽也展出人文遠雄博物館所珍藏的「嘉農卒業紀念冊」、「嘉義農林學校校友會瑞穗刊物第13號」和昭和七年「嘉農同窗會報」。最值得一提的「嘉農同窗會報」內有1931年爲嘉農拿下甲子園亞軍的球員畢業後的連絡方式,包括蘇正生及陳耕元等赴橫濱讀書,吳明捷至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地址等,是難得的歷史寶物。

▲人文遠雄博物館所珍藏的嘉農相關文物

▲推動KANO棒球隊文化發展的蔡武璋會長(右一)及謝邦雄理事(左二)、其夫人(左一)和前中華隊總教練謝明勇(右二)在嘉農展區合影

另外此區也展示了讓臺灣進入三冠王年代的「金龍」及「巨人」兩支少棒隊珍貴文物。「金龍」少棒是1969年臺灣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中首支奪冠的球隊,展出當年奪冠主力、日本人稱「魔手」的陳智源所捐贈的球衣,這是他參加亞太區賽所留存下來的,上書「中華民國」;此外亦有一顆足以成爲古物的金龍少棒隊全隊簽名球,歷史因此而被見證。

展場有支60年代用手工削磨的木棒,它異於平常的模樣甚爲吸引人,這是當年臺南巨人少棒隊練球時所使用的球棒。巨人少棒是以南部的少棒菁英所組成,1971年爲臺灣奪下第二次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當時的成員包括徐生明、李居明、葉志仙、塗忠男及許金木等名將。此外另有一件全臺僅存,由徐生明留存下來的巨人少棒隊全隊簽名球衣,沒親見將甚爲可惜。

▲由徐生明留存下來的巨人少棒隊全隊簽名球衣及全隊簽名球

此區也有不少中華職棒元年的珍貴資料,包括職業棒球的創刊號及各隊元年的紀念獎章和旗幟,其中有張昭雄老師捐贈的第一次職棒籌備會議的會議紀錄,得以讓人追溯當年成立職棒的情景。

臺灣棒球名人堂雕塑牆首次現身

進入了「英雄風雲」展區,此區包括雕像和文物皆由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提供,爲此特別設置臺灣首次現身的名人堂雕塑牆,這以往只出現在美、日等國家的棒球名人堂場景終於在臺灣現身,歷年來入選名人堂的成員一次在此陳列,而所有雕塑皆是國際大師蒲皓明的作品;蒲大師透過對所有入選者面貌特徵及藉由親屬的訪談,瞭解其個性來進行雕塑,完成更爲完整、細膩的作品。

雕像包括第一屆「競技類」的曾紀恩、「特別貢獻類」的謝國城、嚴孝章、洪騰勝及第二屆「競技類」的王貞治和2016年第三屆「競技類」的方水泉、徐生明、吳祥木及「特別貢獻類」的廖敏雄共九位入選名人的銅雕。此區也展出這些名人所使用過的球具及獎章,爲史上僅見。

▲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理事長黃瑛坡現場導覽

▲日本野球博物館中的野球殿堂

此區也特別打造了一個球員休息室的意象櫃,主要是陳列已故徐生明總教練的文物,2013年徐總過世隔天的賽事,球員將他的球衣掛在休息區內,象徵着徐總依然在此督軍。這次特別以此意象紀念徐總,代表他的精神永遠在場上,也永遠指引着我們的棒球發展。

「英雄風雲」也有不少王貞治的紀念文物,包括他完成868支全壘打、第800號全壘打的記念獎章和他寫下世界紀錄的第756號全壘打紀念專刊,這些全是人文遠雄博物館遠赴東京徵集而來。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黃瑛坡理事長更個人奉上紀錄王貞治756支全壘打歷程的紀念板。在此也有一座臺視「歡樂強棒」節目贈予曾紀恩總教練的鐵血教官寶劍,這寶劍也因此讓曾紀恩有了「鐵血教官」的封號,成爲在臺灣棒球界成爲永久的註記。

▲王貞治868支全壘打記念獎章及其文物

▲讓曾紀恩有了「鐵血教官」封號的寶劍

球是「緣」的 展現棒球的熱情最後展區是「希望」,展出人文遠雄博物館籌備臺灣棒球博物館十年來,爲了理想走遍臺灣各地,認識了許多朋友,不管是偶見或是深識,只要有緣就會獻上的「有緣球」,讓大家一起爲臺灣的棒球齊聲祝福。這些有緣球包括了徐生明、葉君璋、張泰山、彭政閔、高國輝等職棒教練及球員;也有獲得奧運金牌的陳詩欣和朱木炎;亦有張譽騰、嚴長壽、蔡武璋、魏德聖、吳寶春及曹佑寧等名人。此次首次集合百顆結緣球一起展出,呈現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情。

▲球是緣的展區

▲展覽開幕式大合照,左起遊冉琪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張譽騰館長、臺灣棒球名人堂協會黃瑛坡理事長、嘉義大學校友總會蔡武璋榮譽理事長、前中華成棒總教練謝明勇、資深媒體前輩張昭雄、徐生明師母謝榮瑤、國際雕塑家蒲浩明、中正大學體育中心林晉榮主任及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偉斌。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好棒棒》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