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金融落地面臨五大挑戰,何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湖州報道隨着中國政府宣佈3060目標之後,各城市低碳轉型的進程明顯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需要轉型金融來支持。
近日,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2024年度亞洲首場綠色金融能力建設活動在湖州舉行。會上,湖州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黃丁偉表示,“《G20轉型金融框架》是全球都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制度框架。當然,它是一個宏觀性的框架。而我們的工作就是,結合湖州實際情況,創造性將轉型金融框架落地。”
會上,基於圍繞落地《G20轉型金融框架》遇到的五個挑戰,黃丁偉分享了湖州的實踐探索。
如何精準識別準新活動?這是第一個挑戰,也是關鍵性問題。黃丁偉表示,“普遍觀點是,我們需要一個標準,也就是《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但是僅有《目錄》遠遠不夠,需要配套制度和措施。我們認爲,至少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界定轉型活動,轉型技術路徑、轉型目標、轉型計劃。”湖州制定了中國第一份《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圍繞9個大類37個細分行業,梳理了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等106項低碳轉型技術路徑。
如何引導企業設置有雄心的轉型目標是第二個挑戰。“這是界定轉型活動非常核心的因素,也是防止‘假轉型’的重要手段。”黃丁偉認爲,有雄心的轉型目標是有四個考量維度:責任屬性(契合《巴黎協定》“1.5°C目標”和中國“3060”目標)、行業屬性(對標所屬行業的領先水平)、區域屬性、時間屬性(設置短中長期的轉型目標,便於覈查、披露企業轉型成效)。
基於以上考量,湖州制定《湖州市重點行業轉型目標規劃指南》,對全市重點高碳行業逐個制定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指引目標,引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置優於行業指引目標的短中長期轉型目標,防止“假轉型”風險。
如何幫助企業制定科學可信的轉型計劃是第三個挑戰。黃丁偉表示,科學可信的轉型計劃是《G20轉型金融框架》規定的重要原則。現實情況是,企業不知道一份完整的轉型計劃需要包括哪些要素、以符合轉型金融相關標準;編制轉型計劃的成本較高,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講。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如果缺少統一的轉型計劃框架,轉型信息披露會不一致,可能導致假轉型風險。
因此,湖州制定了《融資主體轉型方案編制大綱》,爲企業編制轉型計劃提供標準化模板,包括歷史碳排放數據、轉型目標規劃、轉型融資需求、公正轉型評估、轉型信息披露、落實與責任等。企業參照《編制大綱》,就可以制定一份高質量的轉型計劃。目前,全市有19家轉型企業對照《編制大綱》編制了轉型方案。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有效激勵轉型。黃丁偉表示,“轉型不是理所當然,需要付諸行動。因爲面臨較高的轉型成本和不確定的轉型風險,企業轉型動力往往不足,需要對其有效激勵。我們認爲,企業能否成功轉型,不僅取決於自身的意願和能力,而且取決於外部支持,這其中來自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至關重要。”
他舉例稱,在財政政策方面,湖州出臺轉型貸款補助政策,對達到轉型目標時序進度的轉型企業,按照年度貸款規模,最高給予0.5%補助,以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轉型成本;對實現公正轉型的企業,補助金額上浮10%,鼓勵企業探索信息披露,穩妥有序實施轉型。在金融支持方面,湖州的金融機構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轉型金融服務體系,採取一系列的轉型金融促進措施,定向支持和激勵轉型活動。轉型技術創新也是支持的重點,通過支持轉型技術的研究開發、產業應用、行業推廣,產業得以實現轉型。
如何推動和評估公正轉型是第五個挑戰。黃丁偉說,“目前,公正轉型的具體內涵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比較一致的是,應當評估轉型對就業、通貨膨脹、供應鏈安全等影響。湖州制定了中國內地第一個公正轉型評估辦法,採取打分卡的形式,對轉型活動進行評估。我們認爲,有序的、公正的轉型,應當有助於提升企業的ESG表現,而不是相反。因此,我們把ESG納入了公正轉型評估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