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定期存款「逼瘋」銀行

作者 | 董雲峰 來源 | 零壹財經專欄

曾經的“小甜甜”,如今越看越像“牛夫人”。

過去很長時間裡,基於存款立行的理念,商業銀行普遍對定期存款趨之若鶩。因爲,這意味着低成本的穩定負債來源,以及可控的流動性風險。

然而,隨着高增長時代遠去,長期降息通道開啓,原有的經營邏輯面臨重構。

01

此一時,彼一時。

幸福來的太快,煩惱也是。以前嫌期限太短,現在嫌期限太長;以前擔心不穩定,現在擔心過於穩定。

以至於,一些銀行的存款利率出現了倒掛,期限越久,利率越低。

原因無它,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儲戶也不傻,拿出債券市場狂買30年期國債的熱情,活期轉定期,短期轉長期,3年、5年就是一把梭。

哪怕存款利率接連下調,也擋不住儲戶對定期存款的狂熱。畢竟,當下很難有更好的確定性投資了。

對銀行來說,本來期待存款利率下調降低淨息差壓力,然後發現活期轉定期太猛,導致平均付息率降不下來,甚至還更高了。

誠然,一些銀行通過定期存款置換前些年的高息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嚐到了一波紅利,但紅利有限,吃不了多久。

根子還是在資產端。除非貸款利率能夠觸底回升,否則存款定期化對淨息差的負面影響,將被進一步放大並且固化。

02

翻看近期的上市銀行財報,存款尤其零售存款的快速定期化,已經讓銀行壓力山大。

工商銀行:去年定期存款增加4.18萬億元,增長27.6%;活期存款減少6,171億元,下降4.4%。其中,零售定期存款10.48萬億元,同比增加1.93萬億元,佔比從28.6%上升到31.3%。

農業銀行:客戶存款餘額28.9萬億元,從期限結構上看,活期存款佔比較上年末下降5.6個百分點至42.9%。去年末,零售定期存款10.44萬億元,新增超過2萬億元,佔比從34.2%提升到36.7%。

建設銀行:客戶儲蓄意願增強,定期化趨勢持續顯現,境內定期存款14.70萬億元,同比增長21.25%,佔比上升4.85個百分點至55.01%。其中,零售定期存款9.31萬億元,同比增加1.65萬億元,佔比從30.64%上升到33.68%。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零售定期存款6.66萬億元,同比增加1.28萬億元,佔比從26.65%上升到29.09%。

交通銀行:客戶存款餘額8.55萬億元,定期存款佔比63.90%,較上年末上升1.52個百分點。財報提到,銀行存款延續定期化、長期化趨勢,存款定價的下降並未導致整體負債成本等量下行。

招商銀行:2023年,活期存款日均餘額佔客戶存款日均餘額的比例爲57.08%,同比下降4.55個百分點。去年末,招行零售定期存款1.67萬億元,同比增加5445億元,佔比從14.87%上升到20.42%。

中信銀行:公司定期存款逆勢下降、公司活期存款逆勢增長,推動淨息差整體跑贏大市。不過,零售存款定期化同樣存在,去年末零售定期存款1.13萬億元,同比增1826億元,佔比從18.3%上升到20.6%

平安銀行:去年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顯著低於同業,年末吸收存款本金餘額3.4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受到的衝擊相對比較小。平安銀行零售存款的定期化趨勢比較明顯,佔比提升2.7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與平安銀行類似,去年末存款餘額4.09萬億元,同比增長4.53%,擴錶速度低於同業平均,負債成本增幅微小。零售定期存款在全行存款的佔比同比提升了2.48個百分點。

整體上,客戶基礎最好的國有大行與招行,定期存款增長更快。其中,工行與農行去年新增零售定期存款在2萬億元左右。它們所遭遇的挑戰,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與居民行爲的變化。

相形之下,中信、平安與光大等股份行,有着更靈活儘管零售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公司定期存款逆勢收縮,對衝了淨息差壓力。

03

中國銀行業的淨息差水平已經到了歷史最低點。

據金監總局公佈,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數據顯示,2022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9%,從去年一季度開始連續下滑,2023年四個季度淨息差分別是1.74%、1.74%、1.73%和1.69%。

對此,央行已有關注。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討論了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下降和淨息差下滑的現象,強調“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範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淨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於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然而,在負債端,資本市場相對弱勢、居民風險偏好走低,短期內很難得到扭轉;在資產端,經濟曲折復甦與社會需求不足,也是由來已久的挑戰。

長夜漫漫。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專題推薦:金融毛細血管

零壹智庫推出“金融毛細血管系列策劃”,通過系列文章、系列視頻、系列報告、系列研討會和專著,系統呈現“金融毛細血管”的新狀態、新功能、新價值、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