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市-康和證券投資長陳志豪 股市由剝而復 指日可待

康和證券投資長陳志豪

回顧此波40年來的最大通膨,始於歐美疫情期間的創紀錄規模注資,加上WFH對電子產品大幅拉動,供給及運輸卻因疫情各種擾動而減少,供需嚴重失衡帶動各式上游零組件等價格大漲,最後俄烏戰爭推倒最後一根稻草。展望2023年,檢視一直困擾全球投資市場的四個主要風險,分別是通膨維持高檔居高不下、聯準會(Fed)鷹派升息態度、2023經濟深度衰退、俄烏戰爭與二岸關係等地緣政治紛擾。

通膨已連續數月優於市場預期,細就通膨組成的三個部分,商品相關已看到通膨下滑;住房服務雖持續向上,但以Fed的謹慎保守態度,都明確表示2023年將會下滑;最後是佔比達55%的非住房相關的核心服務,此部分主要牽連的是勞動市場,雖目前沒有形成薪資通膨螺旋,但由於就業增長強勁且薪資處於高位,是目前通膨是否能順利持續下降的關鍵,鮑爾也明確表示,勞動市場仍緊張是Fed須提高利率並維持一段時間的關鍵。

經濟是否衰退,及衰退的幅度爲市場目前關注的焦點。升息進程分成三個階段,How fast、How high與How long;考慮升息對經濟壓抑的遞延效應,雖然升息速度已經趨緩,但若利率終點持續提高、或高利率維持相當時間,仍將對經濟動能造成傷害。市場擔心FOMC點陣圖預估的失業率從3.7%跳升至4.6%將對經濟造成衝擊,但鮑爾明確表達此上升只是讓就業市場供需回到平衡狀態;以Fed對失業率大幅上升及經濟趨緩感到安心的態度,若勞動市場目前緊張的狀況在未來沒有明顯放緩,Fed將會持續提高終點利率並傾向維持更久的時間來壓制居高不下的勞動市場。 相對2023年美歐仍受困通膨升息壓制經濟動能之際,中國在去年底由動態清零,大幅轉變到解封開放並開始刺激消費;以中國曆經泡沫調整,加上嚴格防疫、經濟疲軟多年,解封后經濟復甦的力道值得關注。

2022年受到通膨、加息、俄烏戰爭、中國防控、美中關係等負面因素影響,加權指數、櫃買指數年內最深跌幅達到30%,外資賣超臺股最高達1.5兆元。在美中會晤、定調美中及對二岸的立場後,美中臺關係回到原來的軌道,外資已開始回補;雖然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但市場已預先反應經濟疲弱,若薪資增幅緩和優於預期,股市由剝而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