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地緣政治與科技主權 牽動半導體競合

除了拜登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延續了川普的政策,與荷蘭政府取得聯繫,並要求荷蘭政府限制對中國出口ASML EUV光刻機,且恐要求日本半導體商同步配合外,主要是美國敦促韓國表態是否加入Chip 4聯盟,同時美國參議院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補助法案,其中附加條款爲領取美國補助款的半導體業者,未來十年不得到中國設立新廠、擴充先進製程產能,再者中國最大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製程技術恐有觸碰到7奈米制程,且不論其量產規模仍極小、良率偏低、由DUV製程加上多層曝光的做法增添高額成本,但中芯國際名目上的7奈米制程恐讓美方加速對中國相關的管制措施;整體來說,在美國此波一連串基於地緣政治考量與對追求科技主權的絕對優勢下,將進一步給予各半導體供應鏈壓力,美中兩強對決的態勢也持續牽動全球半導體業競合。

首先就Chip 4聯盟方面,此是由美方籌組,意圖聯合半導體設計實力堅強的美國、結合材料與設備專業的日本、具有半導體制造能力的臺灣與南韓,建立全球前四大半導體供應國的共同體,進行全方位供應鏈合作,共同對抗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崛起,更可在政治的勢力版圖上成爲美國印太戰略牽制中國的重要一環。但其中對於南韓來說最爲難以決定,主要是南韓一年出口至中國的半導體金額佔整體該國出口比重超過六成,加上近年來韓廠於中國的佈局規模並不低,不過南韓政治勢力上還需要美方大舉加持來抗衡北韓,因而南韓選邊站的現實局面似乎確實進入左右爲難的焦慮階段;不過爾後從Samsung宣佈未來20年將在德州投資2,000億美元新建11座晶圓廠的答案可知,南韓最終選擇美國在攸關國安的半導體供應鏈進行合作。

若就美國晶片補助法案的附加條款方面,不論是美國本土業者或是外資廠商,未來十年不得到中國設立新廠、擴充先進製程產能的條件,的確將限縮廠商全球佈局的彈性,爾後也恐短少美國當地就近供應的商機。但若比較美國、臺灣、南韓、日本等大廠來看,雖然臺灣的臺積電、環球晶、聯電、力積電等有在中國投資,不過所佔比重均較低,都在個位數的水準,生產重鎮仍以臺灣爲主,加上在兩岸政治情勢緊張的關係下,臺廠短期內再到中國進行建廠、擴產或升級製程的可能性偏低,故美國晶片補助法案的附加條款對臺廠的影響,尚在可控制的範圍。

但反觀南韓,又是成爲重災區,主要系因Samsung 2012年以來在中國的投資已達258億美元,且Samsung的中國西安廠佔該公司NAND Flash量產的比重達42.3%,等同未來因Samsung到美國奧斯汀設先進製程的12吋廠,將迫使公司逐步喪失在中國乃至於公司NAND Flash的競爭力,況且中國無錫廠佔SK Hynix DRAM產能的比重也有45%,顯然南韓的確面臨到難題。

而中芯國際有量產7奈米制程的事實,此消息也震驚市場,此代表在美國對中芯國際管制取得高階半導體設備下,公司仍藉由DUV設備加多重曝光來達到量產7奈米制程的目標,但想必目前中芯國際的7奈米制程產量規模仍偏低、成本高、良率不佳的情況,對於在市場上佔有7/5奈米絕對主導地位的臺積電來說,將不具備威脅性,不過美方勢必將會加大對於中國半導體的管制力道,甚至不排除會加速協同盟友共同對抗紅色供應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