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謝澤:匠心織就《珠簾玉幕》的“真實商戰地圖”
謝澤導演的創作之旅,始於對劇本的深度解讀與重塑。當他初次拿到《珠簾玉幕》的劇本時,感覺如同探險家發現了神秘寶藏的地圖,敏銳地察覺到其蘊含的巨大潛力。他意識到,這個劇本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框架,更是一張引領角色在創業之路上披荊斬棘的遊戲地圖。在他眼中,劇本中的人物如同鮮活的生命,有着各自的靈魂與使命,而他的職責便是賦予這些角色更加真實、豐滿的血肉之軀,讓他們在觀衆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珠簾玉幕》海報
在深入研讀劇本的過程中,謝澤並未急於求成,並毅然摒棄了將該劇拍成“古偶劇”的常規思路,決心爲其注入更多的真實感。他堅信,只有讓故事紮根於現實的土壤,才能使其綻放光彩。
在主人公“端午”的成長曆程中,謝澤傾注了大量心血去塑造這個人物形象,希望讓她更加真實飽滿。他深知,一個角色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無數的挫折與磨難,才能實現從幼稚到成熟、從脆弱到堅強的蛻變。因此,從劇本出發,他在表演上,爲端午設計了一條充滿艱辛與挑戰的成長之路。該劇也成爲主演趙露思近年來在表演上最具挑戰和野心的作品。
謝澤對真實感的執着追求,不僅僅體現在人物塑造上,更貫穿於整個創作過程的始終。在拍攝場景的選擇與搭建上,他力求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爲觀衆營造出一個身臨其境的古代世界。比如爲了打造出逼真的海底場景,謝澤帶領團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水下場景,是本劇裡非常重視的一場戲,可能臨開機前兩個月,我們就開始着手這些事了。我們在橫店找了個游泳池,在游泳池用混凝土鋼筋加高了5米,然後把水全部放掉,開始制景。我們看了好多水下參考片,找到了最合適、最好看的海底,然後着手打造‘海底世界’。”謝澤回憶。
在這個過程中,雖面臨諸多困難,如水質污染、水溫控制等,但他始終堅持,“我們多次爲了減掉水下灰物,重新把水放掉,再讓沙子翻滾,再減掉一半沙子,來回來去做實驗做了七八次,才達到最好的拍攝效果。還有水溫控制,水不能過熱,我們實驗了,水溫到了28.5攝氏度,水就會變污、變渾濁。然後我們做了很久的溫度實驗,我們纔開始拍攝。”
可以說,從海底的沙石佈置到各種生物模型的擺放,從控沙、控溫、控水質,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反覆推敲和精心雕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但謝澤始終沒有放棄,終於成功打造出了一個視覺真實度極高的海底世界,用實拍而非特效,給觀衆帶來了新穎的視覺體驗,更成爲《珠簾玉幕》前期視覺呈現上的一大亮點。
採訪最後,談到國劇出海這個話題,他認爲,《珠簾玉幕》這樣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同樣能得到世界觀衆的好奇和喜愛,但最重要的是,人物和故事的“真”,是跨越文化差異的橋樑。無論來自何方,人們都能在真實感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鳴。“人性能跨越文化差異,無論什麼膚色的人,人性都是共通的。”
謝澤導演
【對話】
“特別希望劇中人物能給大家帶來力量”
澎湃新聞:最初看這個劇本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和想法?
謝澤:第一次看,我覺得《珠簾玉幕》的劇本就像個地圖,端午創業走了好多地方呢。我再看第二遍的時候,就着重看人物了。人物後來經過了大量修改,得更落地,儘量以真實爲主。比如說端午小時候在珠奴洞,在合浦,她受的苦難我們沒過多描述。但珠奴洞黑暗、殘酷,場景一切換,進了珍珠會那個華麗的場景,通過這倆場景的反差,讓觀衆能體會到貴族生活在歌舞昇平的環境裡,而奴隸生活多悽慘。
《珠簾玉幕》劇照
澎湃新聞:確實,前期的敘事和環境,能讓人感覺到採珠人的苦難,這種深刻的苦難才能讓觀衆感覺到女主的困境是現實的。
謝澤:對,一個啥都沒有的人,一開始就只想活着。活下來之後,她經歷多了,見到人生中各種悲慘,離別、鉤心鬥角、壞人當道,這時候才激發出她骨子裡的那份血性。“不要離開揚州,要不然你會萬劫不復”,她當時的臺詞是“我早已萬劫不復了”,那就是她骨子裡的堅韌和血性,我們窮苦人出身,一定得拼盡全力活着,沒什麼好怕的。到後半部,女主的境界才上升到爲了家國、爲了大家的境界。前半部就是活着、自由。
這就是所謂的成長線,開始她就是個沒靈魂的軀殼、奴隸,找不到生存意義。逐漸找到人生意義後,就想活得更好。活得更好後,能有自己的事業,再去幫助別人。這是很圓滿的一條線,不是女主上來就是聖母,突然就想着拯救別人,一般人很難代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我特別希望劇中人物能給大家帶來力量,讓我們知道怎麼衝出困境,這種情緒能感染我們。
《珠簾玉幕》劇照
澎湃新聞:劇集人物命運曲折,職業快速切換,場景也是快速切換。有人說女主前三集就換了3個職業,奴隸、賣珍珠的女主播、初入商船的打工小白,感覺像打遊戲似的。
謝澤:我就喜歡強情節、快節奏的東西,我覺得大家應該喜歡看。不過,個人命運曲折、職業切換、場景轉換、重大事件發生、故事情節推動,有外在動力,更有人物內在動力。所有轉折我們都給觀衆一個合理理由。比如她從奴隸變成賣珍珠的珠姬,是順理成章的,她媽媽暗中幫忙,爲了能讓她賣珠,給人家當侍女,能被帶着走,就能逃離這地方,能活着。
我們後面有大段精彩故事,前面節奏拖沓可不行。現在很多劇,節奏都很快,上來就把信息一鋪,然後再慢慢留給觀衆去了解。
《珠簾玉幕》劇照
打造一個“海底世界”
澎湃新聞:看《珠簾玉幕》前兩集,對海底場景特別感興趣,因爲海底水下場景很難拍,可能涉及大量特效製作,還有海底制景和水下拍攝難度。我看到海底場景的還原度和真實度特別高,想聽聽你在這個場景拍攝上所做的努力。
《珠簾玉幕》劇照
謝澤:我們水下場景,是本劇裡非常重視的一場戲,可能臨開機前兩個月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着手這些事了。我們可能去了廣州、無錫、象山、北京、橫店,所有水下攝像棚都看了一遍。
後面着手開始打造“海底世界”,因爲那些東西都是做的,會有污染,所以我們又找完全無污染的材質,有污染的材質會使水渾。我們先找了2米×2米的水缸做實驗,先做完道具放在水缸裡,拿燈打上,看會不會致使水變渾濁,還把水質抽出來拿去做水質監測,3天檢一次,等到水質徹底沒問題了,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了,我們纔開始大量製作海底下的東西,然後固定到海底。
我們又從廣西合浦拉來沙子鋪到底下,當然注水之後,最大問題是沙子在平靜的時候很清澈,可人一下水一翻滾,水就渾了。我們重新把水放掉,再讓沙子翻滾,再減掉一半沙子,來回來去做實驗做了七八次,才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拍攝之前,我們在地面上把所有水下流程全部拍一遍,拍好剪好之後,我們看,不認可的拿掉,認可的留下,還需要增加什麼鏡頭,我們再重新拍。一遍一遍,等全部水下動作和拍攝鏡頭定好了,我們再拿去給演員看,用盡量最低的成本減少拍攝時間。所以我們拍攝起來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主要費力的過程在於前期的準備。
澎湃新聞:所以說水下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一套打鬥動作,是先在岸上實操拍攝過很多遍之後,定了一個版,然後再交給演員在水下拍攝,這樣效率、安全性各方面都會得到比較大幅的提升?
謝澤:對,以免拍一些無效鏡頭,又浪費時間,演員有了參考動作、參考畫面,演起來也會明確很多。而且我們在水下安裝了水下傳聲器,我們在岸上可以說話,她在水裡面能聽到,鏡頭OK了我們會敲擊一些鐵管,聲音傳到水下,她收到聲音之後就會起來。
我記得有一場戲是壞人勒住端午的脖子,要拍趙露思呼吸不了,我們當時也研究過。這場戲一旦有危險必須讓她做手勢,我們要第一時間拉她上去。
《珠簾玉幕》劇照
澎湃新聞:以前沒看露思拍過這樣的戲,想聊一下她這次表現如何,她一開始會不會有比較害怕的情緒,包括怎麼幫助演員克服拍這種戲時的顧慮、擔心之類的?
謝澤:其實我們想這些都是多慮的,怕她憋壞,怕她不會遊,所有人都很擔心她。恰恰相反,她每一條、每一個鏡頭都在安慰大家,說我沒事。她剛開始下水時不適應,嘴脣都凍紫了,能感覺到她在哆嗦。所有工作人員都擔心害怕,問她行不行,不行就上來吧,她說沒事沒事,全都是她安慰我們。
她基本上一拍就一天,我們上下水特別麻煩,水面特別深特別高,上一次岸,她離開水面會更冷。基本上我們每次讓她上來,她都不上來。給她買吃的,她不吃,她說吃完了就不想下水,不想動了。中午放飯的時候,工作人員吃飯時她上來一次,剩下時間基本上沒上來,一直在水裡。所以很多網友看到細節,她手都泡皺了,因爲她不上岸一直在水裡。
她說大家都很辛苦,她不想在她那兒多耽誤時間,因爲她知道大家爲這水下的戲已經付出好幾個月的辛苦,所以她能忍,想要儘量快拍,讓大家別在水裡陪着她遭罪。當時我們大家還蠻感動的。
《珠簾玉幕》劇照
大女主角色需要展現成長的過程
澎湃新聞:談到趙露思,之前大家對她的認知主要停留在元氣甜妹的形象。而《珠簾玉幕》是一部格局更大,更聚焦女性成長的劇集。女主角的成長線非常豐富,情節強度也很充分。這對趙露思的演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你在和趙露思溝通時,如何指導她完成這些表演上的轉變?
謝澤:這次的角色跨度非常大,人物命運轉變顯著,她的表演和以往完全不同。這次的大女主角色需要展現成長的過程。我們甚至討論了不同年齡階段的表現,比如18歲、19歲、20歲生氣時的區別。我們達成共識,要抓住真實的生活感。如果想拍一個落地的戲,就必須追求真實,而不是爲了“好看”而走偶像派路線。
從造型上看,角色一開始是“髒兮兮”的,穿着破舊的衣服,光腳,沒有傳統女主那種光鮮亮麗的感覺。她的表演也從“年輕衝動”逐步轉變,比如年輕時因衝動而失敗,但從每次失敗中悟出成長的辦法。最終,她經歷蘭花塢的打擊,成爲蘇幕遮,不再只是爲個人復仇,而是幫助那些像她一樣無力保護自己的人。後期她成立“漂萍會”,這標誌着她從私事到大愛的轉變。這種變化貫穿她的整個表演。
《珠簾玉幕》劇照
澎湃新聞:確實很有挑戰。這個角色的複雜度很高,你在拍攝中如何幫助她更好地完成人物塑造?
謝澤:我們拍攝時會遇到一些難點,比如上午拍前期的“端午”,下午又要拍後期的“蘇幕遮”。這種情況下對演員的挑戰很大。我們在開拍前討論,比如“端午”是否演得太成熟了,如果前期太成熟,後期的蘇幕遮就無法體現成長。我們反覆看回放,調整表演方式,找到最適合每個階段的表演節奏。前後期的細節對比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比如前期的哭和後期的哭,眼神中的情緒完全不同。觀衆可以通過這些細節直觀感受到角色的變化。
澎湃新聞:近年來古裝商戰題材成功的不多,比如女性商戰劇要追溯到《那年花開月正圓》。處理這一題材時,你如何吸引觀衆?
謝澤:商戰線錯綜複雜,不是一對一的簡單對抗。我們設計了多條人際關係線,蘇幕遮通過穿針引線,利用經驗和智慧完成目標。觀衆看商戰,其實看的還是人和人之間的博弈和情感。所以人物還是敘事中最重要的。而且我們也是用現實主義手法講古代經商,得有這麼個真實的商業世界架構。
我們想讓她有商人頭腦,她在揚州怎麼立足,得怎麼成名。她到揚州以後,就得從商人角度想她每一步該做啥。商人出發點第一點就是她要先成名,瓊花會是她的捷徑。瓊花會贏了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句臺詞:我們的明鏡臺可以開業了。明鏡臺一開業,很多人就衝着名聲來了。牌打出去了。
實際上在商言商,講經商故事,不可能說今天這人設計產品,明天就大賣了,第三集就富了。這既說服不了觀衆,也沒法讓觀衆感受到人物的成長。咱們一定得有真實背景、真實事件,裡面有衝突、有困境,看她怎麼解決困境。
《珠簾玉幕》劇照
澎湃新聞:你認爲這部劇在海外發行時,哪些元素能吸引國際觀衆?
謝澤:我們的拍攝手法、置景、燈光,一切服化道,大家能看到我們這個戲品質挺高的,可以往國外發。我看了很多泰劇、韓劇,韓劇和咱們不一樣,韓劇可以天馬行空地拍;泰劇的服裝、造型,達到極致,儘量做到漂亮,這是首先吸引那些觀衆的。中國劇有我們的傳統文化元素,有我們自己的特色。
劇中也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螺鈿的非遺工藝展現,我們的服裝造型等等。但我們最重視的還是做人物,重視真實感的,人物是第一優先級,所有事件都是服務於人物塑造,最後讓觀衆記住的還是人物。人性是最能跨越文化差異的部分。無論什麼膚色的人,人性都是共通的。趙露思和其他演員把人性刻畫得很真實,這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故事落地,觀衆會被誠意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