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小超(孫希超)《小超訪談錄》:“農家小夥”劉大成——“回憶殺”,劉大成講述小時候音樂緣

他是山東的一位普通農民,從小在莊戶地裡長大的他梳了一個齊劉海兒的髮型,形象很可愛,同時也有一副好嗓子;他喜歡唱歌,能唱傳統民歌,能唱英文歌,還能唱歌劇,模仿更是不差;他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一夜成名。他就是今天《小超訪談錄》爲您請到的嘉賓,農村小夥——劉大成。

小超:大成你好,歡迎來到《小超訪談錄》。一喊你的名字,作爲山東的主持人、山東的觀衆都會感到非常親切,因爲我們都是山東人,是老鄉。我現在手裡邊拿着你的一本書——《星光大成》,這本書是什麼時候出版的?

劉大成:昨天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這本書剛剛上架。這本書是畢福劍老師提的詞、寫的序。

小超:我感覺“畢姥爺”字寫得不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說的是什麼?

劉大成:主要是講我的成長曆程。

小超:小超在這替大成做個廣告,這本書挺好看!你可以通過這本書,更多的瞭解劉大成。我想更多的觀衆朋友,不僅要看你的書,還想聽大成唱歌,能不能給大家唱兩句。

劉大成:回家了嘛,我就唱一首《想家的時候》吧。

“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想家的時候很甜蜜,家鄉月撫摸我的頭;想家的時候很美好,家鄉柳就拉着我的手;想家的時候有淚水,淚水卻伴着那微笑流,想家的時候啊更想爲家做點事,哪怕離家這麼遙遠這麼久,想家的時候啊更想爲家做點事,哪怕離家這麼遙遠這麼久。”

小超:這是第一次面對面聽大成唱歌,我覺得唱的真不錯。我替山東老家所有的觀衆朋友們,擁抱你一個,歡迎回家!

(節目講述)說起劉大成,不得不提他最近表演的節目,2012年央視元宵晚會上與周煒、石頭一同合作的小品《小合唱2》。節目中劉大成就地取材,用不同的器物即興演奏,給觀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劉大成生長在古運河畔,這裡人傑地靈,更是孔孟之鄉。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燦爛的陽光。而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同樣有着一份與衆不同的善良、淳樸與知禮。

【濟寧老家的點滴】

小超:一首《想家的時候》,也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的老家,今天的節目我們就從老家開始談起。大成,你的老家在哪?現在出名之後還經常回去嗎?

劉大成:我出生在濟寧市安居鎮南劉村,現在也經常回老家住上幾天,因爲那裡是我的根。

小超:村裡主要種什麼作物?

劉大成:村裡主要是種小麥、玉米。我小的時候也幫家裡人種過小麥、玉米,而且還揚過場。

小超:揚場需要什麼技術要求?

劉大成:首先得看風向。假設現在是南風,你站在西側,一杴下去,揚起來,撇一個45度角,麥粒落下來。

小超:你覺着出名前和出名後,村裡的父老鄉親對你的看法變化大嗎?

劉大成:我感覺不是很大。我還是和以前一樣,到街上搬個凳子,跟爺爺奶奶聊天。村裡人都說:出了名的大成還是咱家的大成!

【從小喜歡在大喇叭下聽歌】

小超:爲什麼從小就開始喜歡唱歌?

劉大成:那時家庭條件不好,沒有條件買錄音機,就在村裡大喇叭下聽歌。大喇叭是我的音樂啓蒙老師。

小超:你上學時身邊的小夥伴,有沒有和你一樣坐在大喇叭下邊聽歌?

劉大成。沒有,就我自己。

小超:村裡的大喇叭就是爲你準備的,那時候主要聽什麼歌?

劉大成:我記得非常清楚,剛開始是播報新聞,然後是“每週一歌時間”。那個時代比較火的一首歌是李谷一的《鄉戀》,“你的身影、你的眉毛,永遠映在我的心中。”

(節目講述)劉大成家庭並不富裕,父親劉元才除了種地就是開着家裡僅有的農用三輪車賣煤球。劉大成說,他的祖上從沒一人能吼上一嗓子、唱上一小曲。但劉大成從小卻癡迷唱歌唱戲,家裡沒有錄音機,他就坐在村頭大喇叭下認真的聽。

【接觸音樂的媒介從大喇叭轉到電視機】

小超:小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可以唱出名氣來?

劉大成:沒有想過,那時只是喜歡。我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家裡纔有了電視機。我經常因爲看電視入迷忘了作業,經常捱罵。我爸爸還因爲這個後悔買了電視。

小超:那時你在電視裡面看什麼節目?

劉大成:那時只能收三個臺,是中央一臺和二臺,還有濟寧電視臺。濟寧電視臺常播戲曲,中央臺有時播歌。

【上學時因爲一首《血染的風采》成功當上文藝隊長】

小超:上學的時候,在班裡經常唱歌嗎?

劉大成:一到開聯歡會或者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就去唱歌,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唱董文華的《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記得我永久的情懷。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

小超:周圍的小朋友是不是特別羨慕你?他們怎麼評價你?

劉大成:他們一致選我當三道槓的文藝大隊長。後來我不光唱歌,還學了點快板書,有一段說計劃生育的,是這樣唱的。

“陽春三月的好天氣。吆喝!瞧那邊來了一位小嫂子,挑着個小挑子。挑子上插着那糖唐老鴨、糖米老鼠、糖八戒揹着個糖媳婦。”

(節目講述)在劉大成看來,童年的記憶,無論是否美好,都是一生的財富。劉大成說那是個純真的年代,玩樂簡單卻樂趣無窮。上學後劉大成對歌唱的熱愛變得越加濃厚。村裡有紅白喜事,請人唱歌唱戲、奏笛子吹喇叭,這也成了他最愛去的地方。

【生活之中演繹音樂之美】

小超:你小時候是不是誰家有喜事,你就愛往那兒躥?

劉大成:經常的事。那裡有戲班和嗩吶班,我就聽人家吹。濟寧是嗩吶之鄉,也是著名的嗩吶表演藝術家任同祥的老家。嗩吶曲《百鳥朝鳳》就出自濟寧。

小超:你是不是受這個影響開始學鄉村裡雞叫、鳥叫等等?

劉大成:對,那時我經常到池塘邊,到蘆葦蕩裡找鳥。有時爲了聽鳥怎麼叫,我會在蘆葦蕩裡蹲一下午。“啾啾啾”,這是翠鳥叫。

小超:這個聲音怎麼出來的?我根本找不到發音方式。你還會學其他的鳥叫嗎?

劉大成:再就是鴨子叫,“嘎嘎嘎”。除了能模仿動物叫,我還能用很多東西吹出動靜來,比如樹葉、梳子、雞蛋殼、花生殼、水管、牙膏、注射器,藥瓶、吊瓶等,凡是能看見的,我都想辦法用它吹音樂,這是源於對生活的體驗。我認爲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從生活中找出美的東西,找到跟音樂相關的東西。有人願意在城市裡,其實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地方在鄉村。

(節目講述)小時候,劉大成沒錢買笛子,就拿水管挖幾個洞當笛子吹;沒有樂器,他就練口技。樹葉、針管、瓶子、吸管、梳子等,他改造之後都能吹出優美歌聲。雞、鴨、牛、鳥等動物的叫聲,他也學得惟妙惟肖,這些都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

【家鄉環境在發生改變】

小超:你怎麼看現在老家的發展現狀?

劉大成:我們那兒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但沒以前好玩了。以前到溝裡抓魚、逮螃蟹,現在找不到了;小時候村裡的水很多,現在沒水了。這種情況不只我們村存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發生變化。有一首歌《春來了》,唱的就是鳥語花香,唱的嚮往美好春天,嚮往大自然的。“天暖了,雲開了,南歸的大雁飛回來了,叫醒你,叫醒他,春天的臉像一朵花,太陽花,呀拉索,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