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發現一處延續5000餘年的聚落遺址
新華社寧波12月17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近期發現一處延續5000餘年的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完善了寧波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爲探究聚落空間形態變遷等提供了重要案例。
據瞭解,該遺址位於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東門村舊址,分佈面積約18000平方米。遺址堆積北高南低,呈緩坡狀,深度約2.5-3米,年代可劃分爲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商周、春秋戰國、漢晉、唐宋和明清時段,主體遺存年代爲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
據介紹,發掘過程中共清理各時期房址、灰坑、竈、水井、柵欄等遺蹟現象179處,出土陶、瓷、石、玉、銅、木、骨器等完整或可修復文物標本近600件。其中,廣富林文化遺存遺蹟現象包括房址、灰坑、柱坑、木構護岸等;馬橋文化遺存面,有該階段豐富的陶器器形。
“廣富林文化爲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一支考古學文化,主要分佈在環太湖地區,目前江、浙、滬已發掘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不到10處。繼廣富林文化之後,環太湖地區進入馬橋文化階段,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夏商時期。”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專家表示,以往寧紹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和青銅時代較早階段的遺存發現甚少,該遺址出土了豐富且典型的廣富林文化和馬橋文化遺存,填補了這兩個階段的材料,完善了寧波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說明寧紹平原和環太湖區域從文化分野逐漸走向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