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薑萍數學競賽全球12名!中考生的出路,不止是普高……

近日,“中專女生薑萍拿下全球數學競賽第 12 名”的話題成爲全網熱點。

據瞭解,從初中起姜萍的數學成績尤爲突出,斷崖式領先其他科目。當時,家長和老師都告訴姜萍“不要偏科”“高考不是隻考數學”,後來在種種因素下,原本考上普通高中的姜萍,來到了專科學校學習服裝設計。但她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熱愛,仍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數學。

很快,中學教材對姜萍來說已遠遠不夠,她遙遙領先的數學成績也引起了數學老師王閏秋的注意。遇到困難時,常去請教數學老師王閏秋。在王閏秋的指導下,姜萍開始從《高等數學》《數學分析》,學到外語版《偏微分方程》,憑藉手機翻譯軟件和《英漢小詞典》,她已自學三分之一。

如今,她已達到數學專業,本科三、四年級的水平。

而之所以這次事件能引起網友熱議,不僅是因爲其數學天賦,更重要的是其學校背景——一所普通職業學校。

要知道,進入決賽的參賽選手基本都來自麻省、劍橋等世界知名大學!

在這個對職業教育仍存偏見的大環境中,姜萍卻以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打破了人們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刻板印象,展示職業教育同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也引起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再次討論。

近年來,1:1比例的“普職分流”政策引起廣大學生及家長的關注。而此次事件的出現,又讓大家對“普職分流”開始進行討論。該不該讓孩子上職校,依舊成爲很多家長的現實問題。

“普職分流”爲什麼這麼難以被大家接受?中考後除了普高,還有哪些出路呢?

什麼是普職分流?

所謂分流,是指在“學生自願、家長同意”的原則上選擇合適的職業學校,爲了順應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很多初中會選擇在初三快結束前,篩選出一些成績不那麼理想的,不易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進行分流,讓他們選擇一些職業類學校,而另外的學生則需參加中考,進入普通高中。

而最近幾年,成爲升學家長焦慮之源的“職普比大體相當”,其實是一項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就被提出的政策。

那個年代,職普比例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問題。“中專生”甚至是令人嚮往的,很多學生在面對“高中”和“中專”的選擇時,都會毅然選擇中專。

隨着社會的發展,政策資源逐漸開始對高等教育傾斜,中專 / 職高在人們口中,慢慢變成“考不上高中”纔會去的學校,備受冷落和歧視,導致中職招生逐年下滑。

職業教育受冷落,當然也是因爲高等教育畢業後,無論是經濟收入、社會地位還是發展前景,整體而言都比職業教育高出一截。

那爲什麼還要分流?難道就不能大家都上普通高中嗎?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國家研究過普職比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普職比必須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約在 40% 到 60% 之間,7:3 就是個警戒線。因爲一旦職業教育的佔比低於 30%,那麼社會的勞動力結構、就業就會出現嚴重問題,比如用工荒、技術人員缺失等。

此外,普職分流也並不是有些人說的“50% 的孩子上不了高中”。普職比大體相當,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比例,也是國家宏觀調控下長期努力的一個方向,並不是嚴格按照 1:1 來,絕非“強制分流”和“一刀切”。

普職分流的利弊?

01

利處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下,越來越多學生參加高考上大學,導致製造行業無人可用,阻擋了我們從製造業大國往製造強國的轉換。如果加大中考分流,將部分學生分流至職高技校,那麼將有一部分人被培養成專項的技術型人才,有利於製造業發展。

此外,中考分流對於學校來講減輕升學壓力,對於學生來講不用再浪費半年的時間,在初三上學期時就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職業學校和專業。

有學者假設,如果普職分流被取消,初中生全部涌入高中,而高等教育並沒有擴招的話,那麼 3 年以後進入本科學習的基本還是那些學生。取消普職分流,只不過是將焦慮往後移了 3 年,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倒還耗費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成本。

02

弊端

雖然說,普職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是在高考之外增加了另外一條路徑,但能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孩子上職業學校的家長,目前還是非常少。

從個人角度來看,中考分流將讓一些學生無緣普高,間接無緣上大學,尤其是一些比較晚熟的孩子,在初中還完全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已經被分流了,過早地被貼上了標籤。

此外,各地職校的普遍現狀是:招生難、學風差、管理鬆、環境亂、就業窄……畢業後,在遍地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時代下,這些人相對缺乏競爭力,面臨的是社會地位低和薪資待遇差。

再放眼職場,學歷歧視隨處可見。現在國內的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幾乎所有報考崗位的學歷要求都是本科以上,連大專也基本和這些所謂的“高端崗位”絕緣,所以更別提說中專、職高了。

不少專家認爲,家長的普職分流焦慮,實際上折射的是我國現階段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中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仍需完善,以及中職生與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差距較大。

而未來將是怎樣的走向,還需因勢而動,順勢而爲。辦好職業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纔是緩解焦慮的根本之道。

職業教育也在發生改變

雖然現階段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但我們同時也應看到,被“歧視”了太久的職業教育,近年來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國家爲加速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臺了各種有關職業教育的利好政策,包括教師隊伍建設、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專業新增及調整、改善就業環境等等。

此前發佈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給出了“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爲”的判斷。《意見》提出:

到 2025 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到 2035 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教育部還表示,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品牌專業,示範帶動中職教育質量總體提升。用 3-5 年的時間,建成 1000 所左右的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示範帶動中職教育整體管理規範、質量合格,引導學生家長理性選擇。

此外,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也於 202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

修法過程中,原法中“分流”的措辭已經進一步被修改爲“在義務教育後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可見,從“分流”到“分類”,再到“協調”,強制的意味越來越弱,但保持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仍有必要,且仍將持續。

修訂還明確:

①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到 2025 年職業本科教育規模不低於高職 10%;

②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③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

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政策頻出,也顯示了國家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上的決心。今後也將逐步建立並完善職教高考制度,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給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和家長一個更好的未來。

各國的職業教育情況

事實上,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各國教育體系中的兩大共同組成部分,但是,兩種教育路徑在不同國家的地位卻不盡相同。在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中,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是平行的;而以美國爲代表的國家中,學歷教育佔據絕對優勢。

現在國家有目標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其實是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從全世界範圍看,各國的高中階段教育都有中職教育,只不過模式不同。下面拿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舉例:

01

德國

德國是以精密強悍的製造業聞名於世,“德國製造”成爲好產品的代名詞,在德國製造的背後,有無數製造與技術人才的支撐,而人才的培養就歸結於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

從下圖也可以看出來,在德國,教育上升的道路錯綜複雜,學生可以從中職、高職,走向應用型本科、碩士乃至博士。

圖源:google

德國教育體系有三次職普分流,分別是小學後的第一次分流、初中後的第二次分流和高中後的第三次分流。經過三次分流,德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會形成兩類基於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學習通道。

由於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相同,技能人才受到社會尊重,選擇職業高中的學生也並不少於選擇學術高中的學生。在德國的教育體系設計中,分流的同時還設有迴流通道,可供學生調整自己的選擇。

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採用的是雙元制,簡單說來就是企業招收學徒工,然後與學校合作,校企雙元交替培養學生,企業和學校中學的內容是互爲補充、相輔相成的。

02

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以多次反覆分流而著稱,其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即通過分流考試,將孩子分爲不同的班級,學習難度不同的知識,以此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學生在小學四年級末、小學六年級後以及初中後都要參加考試,學校依據考試成績把他們分到不同層次的班組中繼續學習。

新加坡實施中小學分流制度,一方面可以選拔出那些有學術潛能和較好語言能力的學生,從而達到政府培養英才的目標;另一方面還可以特別照顧到那些學習速度慢的學生,使這些學生也能逐步進取,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爲社會作出貢獻。

03

荷蘭

荷蘭的孩子也是小學畢業就開始分流。小學會根據孩子平時的成績表現和小學畢業考試給出升學建議,最後綜合決定孩子的升學去向:是通往高等教育的 VWO 或 HAVO 類中學,還是通往職業教育或中等教育的 VMBO。

長久以來,荷蘭教育界也一直都有對過早分流會引發教育不公平的質疑。近日,荷蘭教育委員會首度公開提出建議,所有的中學應提供三年過渡班(Brugklas),以便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圖源:fpsv

04

其他國家

還有像英國、法國、澳洲等國還在國內興起了自己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其共同點主要在於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

英國政府通過激勵制度,給那些申報合作項目的企業以補貼,這些經費基本覆蓋了所有的培訓成本。另外,爲了吸引更多學徒的參與,政府也會給他們提供個人補貼。

澳洲的現代學徒制包括學徒制和培訓生制兩類,學徒制時間較長且更穩定;培訓生制時間較短,穩定性略差。兩種類型開展的培訓都是依照澳洲職業資格框架(AQF)進行的,對就業非常有保障。

法國的學徒制則分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最高相當於碩士。每個學徒制項目都是圍繞某個國家資格認證開發。學徒需要與企業簽訂學徒制合同,併到行業委員會註冊備案。

還有什麼別的出路?

對於職業教育,我們一方面帶有深深的偏見和割裂感,感覺難以接受,但另一方面卻又崇尚德國人的精密製造以及日本的工匠精神。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和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成才觀,但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中國的教育制度正處在改革發展時期,中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仍需逐步完善。在很多難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之前,將大學選拔提前爲高中選拔,的確會讓很多人產生心理上的不公平感和焦慮感。

那麼面對中考分流,如果學生和家長是想要堅持往高等教育方向發展,那還有什麼別的出路嗎?對於不同的路徑,學生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

01

國際高中

目前,在國內開設的國際學校大致分爲三類:一種是隻招收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一種是中外籍都招收的私立民辦國際學校,還有就是依託於國內公立學校開辦的國際班。

多數私立國際學校均向中國籍學生開放,對戶籍沒有要求;而大部分公立學校的國際班在招生範圍上要求比較嚴格,有的只招收外籍學生,有的只招收本地籍學生。

隨着公立學校中的名校入學條件越來越嚴格,很多家長開始將目光投向私立國際學校。

專業的國際高中課程體系不僅會充分結合中、美、英、加等各國的教育優勢,還能爲學生們繼續保留學習中方課程的空間和時間,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根據學生的特長以及外教的特長開設精英小班和興趣課程。

如果想要看詳細的國際高中介紹和選校指南,可戳:《》或《》

02

國外高中

另外一條路呢,就是直接去國外讀高中。目前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孩子送去海外讀高中,一方面爲將來孩子上世界名校鋪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早鍛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

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洲是中國留學生選擇較多的國家。相較於國內高中,去國外念高中更容易獲得當地名校 Offer。

但是,不同國家高中的教育學制、學校類別、入學條件、所需花費等都是不一樣的,爲了更好地規劃學生的階段學習和教育銜接,學生和家長也必須提前瞭解這些情況。

想要去美高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往期文章:《》;

想去英國讀中學的同學,快來看這裡:《》;

假如你對日本高中感興趣,就戳這篇吧:《》……

如果你還想了解其他國家的高中制度和申請,那可以在下面評論區告訴館長哦!分分鐘給你安排起來~

03

條條道路通羅馬

既然選擇了國際教育,那就要站在國際教育的角度來綜合考慮問題。

如果說,早先的國際教育還停留在只有少數人才能享有,那隨着經濟發展以及教育需求的增長,出國留學變得越來越容易,選擇出國已經不是一種目的,而是一種方式。

選擇出國留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種很大的考驗,不僅對成績有要求,也需要很強的個人綜合能力。

無論選擇國際高中還是國外高中,家長和孩子首先得考慮出國的方向,確定去哪個國家,然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讀項目。其次,看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同時要看師資是否充足穩定,課程設置和師資是最能體現其整體水平的因素。

當然,儘管也有選擇了國際教育的學生因各種原因,最後無法申請上心儀大學,但是很多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也是非常完善,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比如說,北美很多的大專院校或社區學院的轉學分系統先進,學生可用“曲線救國”形式,即通過在大專院校或社區學院的努力學習,日後可轉學分至心儀大學,所以高中生毋須氣餒,入讀大學的方式仍有非常多選擇。

還有,如果學生想在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接觸一些以就業爲主導並強調實際應用的課程,那麼還可以選擇就讀 Certificate 或 Diploma 此類門檻相對較低的課程,一般由一些培訓學院或者大學提供。

大多數的技工類課程、學徒項目都屬於 Certificate 證書課程,部分課程完成時還可以通過相關職業部門的認證,獲得從業證書。而這類 Diploma 課程學習的都是非常實用的專業技能,帶薪實習機會多,畢業生就業率高往往非常具有競爭力。

所以國際教育的優勢絕對不只是上個名校,而是對於孩子人格、興趣、專長、探索自我的培養。

其實,對於孩子個人而言,比起“上普高、上職高還是選擇國際學校、出國讀高中”,更應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迴歸人自身”。

找到自己的興趣特長、學會未來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無論是在何種教育下,都是重中之重。

最後,館長想引用北京百年職校校長文博說的一句話:“我們一直認爲孩子們本性純良,不要貼標籤,職業教育的核心還是育人,成爲一個內心充盈的、幸福的普通人。”

我們期待這樣美好的未來,但實現起來可能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只有把根本性的問題解決,“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才能真正落地。

但眼下,職業教育的改變,甚至可以說教育的改變,勢在必行。

▌聲明:本文由留學咖啡館原創編輯,轉載請註明

▌來源:微博,半月談,第一閱讀,公考通,央視新聞,應屆畢業生網,《連通器原理的視角:德國教育體系中的職普關係及啓示》,中國發布,Bing,Google

▌關於版權:留學咖啡館尊重版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