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金融研究院潘宏勝:存量隱債置換方案非常及時 有助於穩定和增強市場信心

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議案提出,爲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對此,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表示,此次置換方案給出了明確的置換規模、進度安排和相關制度安排,可有效緩解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輕付息負擔,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地保運行、保民生和促發展。同時,這一舉措爲相關經營主體給出了明確的政策預期,有助於穩定和增強市場信心。

“此次全國人大批准增加6萬億地方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潘宏勝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地方財政收支壓力明顯加大,地方債務尤其是隱性債務問題受到社會很大的關注。此次置換是完善地方債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據瞭解,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潘宏勝表示,過去10多年,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從顯性到隱性、從應急到常態化監督、從分散到統一,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總體上逐步完善。此次置換在有序化解存量地方隱性債務風險,爲優化地方債務結構提供必要空間的同時,更需要繼續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狠抓債務監測、預算約束、監管問責等重點環節,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從根本上提高政府債務可持續的能力和制度保障。

如何看待下一階段積極財政政策的發力方向和預期效果?潘宏勝認爲,總體看,目前的積極財政政策呈現明顯加力和更加給力的特點。此次置換近三年安排8.4萬億元地方化債資源,問題導向明確,體現了明顯加力。同時,稅收及專項債券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等增量財政政策即將推出,2025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有望在擴大專項債發行和投向、超長期國債支持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等重點領域等方面持續加力發力,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將更加凸顯,爲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