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補 用飲食減少疼痛
中醫認爲,可以透過適當的食補,幫助氣血流通、經絡順暢,疼痛自然會逐漸減輕。本報資料照片
無論是肌肉痠痛、關節不適,還是運動後的疲勞疼痛,這些身體的不適,都會干擾生活。中醫認爲,疼痛的發生,往往與氣血不通、經絡阻滯或陽氣不足有關,建議可以透過適當的食補,幫助氣血流通、經絡順暢,疼痛自然會逐漸減輕。「藥食同源」是健康調理的基礎,選對食物不僅能止痛,更能從根本改善體質。
在寒冷季節裡,寒性體質的人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或肌肉僵硬,這類疼痛與「寒邪阻滯」有關。此時應多攝取具有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薑母鴨、胡椒羊肉湯或花椒燉雞,能溫暖身體、驅散寒氣,讓疼痛得到緩解。
氣血不足的人則需要補充養血活血的食材,如紅棗、枸杞、桂圓搭配湯品或粥,不僅滋養身體,還能改善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慢性疼痛。
長期勞累或熬夜容易耗損陰液,導致筋骨痠痛或肌肉疲勞,建議可選擇滋陰潤燥的食材來調理,例如銀耳百合湯或黑芝麻糊,既能滋養身體,也有助於減少因乾燥或疲勞引起的不適。此外,富含膠質的湯品如山藥排骨湯,也能強化筋骨,增加關節潤滑度,減少摩擦帶來的疼痛感。
疼痛的緩解也與日常習慣息息相關。寒涼的食物如冰飲、生菜沙拉會讓陽氣受損,尤其是寒性體質的人,應儘量避免食用。建議應多喝溫水,或選擇具有抗炎效果的食材如薑黃、核桃,不僅能舒緩疼痛,還能減輕炎症反應。此外,固定三餐並保持飲食均衡,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減少疼痛的發生。
中醫食補的核心在於平衡體內的陰陽氣血,讓身體恢復自愈能力。透過適當的飲食調理,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不僅可以減少疼痛,還能讓身體更健康。如果疼痛症狀持續未改善,建議尋求中醫師的診斷,結合鍼灸或內服調理,從根本解決問題,讓身體遠離疼痛的困擾,恢復順暢和輕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