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對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動真格,或督察罰沒收入異常地區

政府收入下滑,能不能靠罰款弄點錢花花?中央說,絕對不行!

10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單位涉及行政執法行爲,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

這就是代表中央表態,決不允許地方政府,把手伸向老百姓的口袋。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拖累稅收增長,多個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卻大幅增加,部分省份增幅甚至超過30%。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8%;其中稅收收入下降5.6%,非稅收入卻增長11.7%。

目前公佈今年上半年非稅收入的16個省級行政區中,有14個非稅收入同比上升;其中六個省份增幅甚至超過20%,分別是江蘇33.1%、重慶31.2%、吉林30.2%、青海28.4%、新疆27.3%,以及山西20.2%。

非稅收入增長幅度普遍超過稅收下滑幅度,例如遼寧上半年稅收下降0.3%,但非稅收入增加19.9%;湖南稅收下降0.7%,但非稅收入增加了17.6%。

非稅收入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佔比也在增加。據經濟觀察網統計,在公佈分項收入的省份中,僅重慶、陝西非稅收入佔比下降,北京、天津、貴州、雲南等13省份非稅收入佔比上升,福建這一佔比更是高達42.3%。

非稅收入和稅收共同構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來說,稅收收入佔比越高,反映財政收入質量越高。

常見的非稅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也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和罰沒收入,因此經常會與亂罰款、亂收費問題聯繫起來。

跟稅收明碼標價不同,非稅收入往往缺乏透明度和預期性,有人認爲,地方政府可能將稅收不足的壓力轉嫁給民衆和企業。

今年發生了很多典型案例,比如6月份很多上市公司被要求不睡,甚至有傳言說,要倒查稅收30年。而山東一個地方市監局幹部,談到罰款時候,口出狂言,“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幹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引發輿論譁然。

對於地方非稅收入大幅增長,不管媒體還是中央,都已經發出明確的警示。

《經濟觀察報》稱,一旦患上“非稅收入依賴症”,地方政府可能就會把心思花在各類行政收費、罰款、騰挪各項國有資產上,“更有甚者,還可能動用各種行政干預手段設租尋租”。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國務院會議也強調,對亂檢查、亂罰款等問題要及時制止和糾正,以良好營商環境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創新發展。

現在國家發改委主任也把這個問題單獨拎出來,並且一針見血,要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一定會對這些地方政府造成震懾。

治標也要治本。解決罰沒收入過快增長的終極辦法,還是發展經濟,企業有錢賺了,稅收多了,地方政府自然也犯不着鋌而走險,從老百姓兜裡掏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