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一家親”的生動寫照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今年適逢中泰兩國建交50週年。新春伊始,泰國總理佩通坦·欽那瓦於2月5日應邀開啓對中國的正式訪問。這是佩通坦就任總理後首次正式訪華。而在佩通坦訪華前,泰方有兩大友好動作備受矚目:一是泰國內閣會議2月4日正式通過泰中兩國政府合作開發高鐵系統的第二階段項目決議;二是從2月5日早上9時起,泰國開始對泰緬邊境涉跨境電詐的緬甸5個地區實施斷電、斷油和斷網。

回溯歷史,中泰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期,兩國間就已有了友好交流的記載。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唐宋時期,海上貿易蓬勃興起,滿載着絲綢、瓷器、茶葉的商船,乘風破浪,穿梭於兩國海域,讓彼此的物資得以互通有無。彼時,泰國的香料、象牙等珍貴特產傳入中國,深受達官顯貴與市井百姓的喜愛;而中國的精美工藝品、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在泰國落地生根,爲當地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步入當代,中泰兩國在政治層面的互動頻繁且深入,始終保持着高度的政治互信。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就雙邊關係和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在國際事務中,中泰兩國立場相近、觀點相似,攜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共同推動多邊合作進程。泰國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其與本國的發展戰略緊密對接。這種相互支持、相互協作,讓中泰兩國成爲國際舞臺上攜手共進的堅實夥伴。

自2024年8月出任總理以來,佩通坦基本延續前任總理賽塔·他威信時期泰國政府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保持中立立場,積極推動對華友好關係,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深化傳統友誼,同中方加強多邊框架協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春節前夕,佩通坦專門通過媒體以中文拜年。她說,春節象徵泰中人民之間由來已久的文化紐帶,相信這種紐帶將不斷加強,深化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經貿領域,中泰合作成果斐然,堪稱互利共贏的典範。中國連續10餘年保持泰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8日發佈的數據,2024年中泰雙邊貿易額爲1339.815億美元,同比增長6.1%。泰國投資委員會1月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不含港澳臺)是泰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申請投資810個項目,申請投資金額1746億泰銖(約合51億美元)。泰國的熱帶水果、優質大米、特色工藝品等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深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中國的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在泰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泰國的橡膠、水果等農產品大量出口中國,40%以上的泰國農產品出口到中國。中國也是泰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國,以泰中羅勇工業園爲例,已吸引近250家中國企業入駐,創造約5萬個就業崗位。

人文交流更是中泰友好關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宛如一座無形的橋樑,拉近了兩國人民的心靈距離。泰國的佛教文化、傳統舞蹈、泰拳等獨特文化元素,在中國廣受歡迎。而中國的春節、武術、書法等傳統文化,在泰國也擁有衆多愛好者。泰國街頭,每逢春節,張燈結綵,舞龍舞獅表演熱鬧非凡,洋溢着濃厚的節日氛圍。泰國是首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泰國民衆積極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兩國優秀的影視、文學作品等在對方國家都備受歡迎。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華爲公司開放實驗室等爲雙方開展高水平數字合作提供了支持。

教育合作也是中泰友好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泰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學習漢語、醫學、工程等專業知識。中國的高校也積極與泰國院校開展合作,互派教師和學生交流訪問,共同開展學術研究。在泰國的中小學,漢語教育蓬勃發展,許多孩子從小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中泰兩國實現互免簽證後,人員往來更加便捷。據泰國政府數據,泰國2024年接待國際遊客逾3500萬人次,中國遊客是最大遊客羣體,超過670萬人次。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塔佩妮·佳沛說,中國遊客的增長不僅爲泰國旅遊業帶來了收入和就業機會,還對旅遊服務業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促進了農業、食品生產等重要經濟領域的發展。

中泰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好鄰居,血脈相融的好親戚,命運與共的好夥伴。“中泰一家親”理念在兩國深入人心。展望未來,中泰友好合作前景廣闊。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中泰兩國在貿易、投資、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將迎來新的機遇。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也有着巨大的合作潛力。泰國外交部表示,期待泰中兩國慶祝建交50週年爲兩國邁向更爲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提供良好契機。

佩通坦此次訪華,必將爲推動中泰友好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