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卡中捷 蔡政府漠視臺中民意

中國時報社論

審計部日前公佈「前瞻計劃特別預算審覈報告」,由於民進黨執政縣市分配到的預算,明顯高於國民黨執政縣市,引發藍綠大不同、甚至同島不同命的慨嘆;其中,最受爭議的是臺中市的前瞻預算金額竟然僅有高雄市的四分之一,且一條臺中捷運藍線遭到中央6次退件,難怪臺中市長盧秀大嘆心酸及委屈。

消極拖延 黑鍋臺中揹

對此,外傳一再阻擋中捷藍線規畫書的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澄清表示,因爲這條捷運線的經費「暴增」了633億元,中央當然要更審慎。言下之意,蘇貞昌自認是在爲國庫把關,所以擋下中捷理所當然。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不過,蘇貞昌似乎忘了高雄前鎮漁港預算3000萬元,但中央竟超大手筆給了81億元,經費暴增270倍;新竹棒球場3億變12億元,增加4倍;桃園市鐵路地下化工程預算從300億增爲4倍至1200億,從綠營執政縣市的例子來看,蘇貞昌怎麼沒有堅持要爲國庫把關?而到了中捷藍線的經費從981億元增加爲1615億元,增幅只有64%,蘇貞昌就突然「醒過來了」,認爲必須要審慎審查?

臺中市政府的案子都已經送到中央,且交通部已經通過了,連環評都過關了,中央認爲臺中市政府提的經費增加太多,也應該明確要求臺中市政府說明清楚,而不是退件或是將案子束之高閣,不管不顧,一再拖延,態度如此消極,難免令人感覺行政院根本就是不想理會中捷藍線。

已有紅、橘兩條捷運的高雄市,第3條高雄捷運黃線2020年3月送件,經環保署、交通部於2021年7月通過評估報告,行政院2022年3月核定通過。從提案到中央覈定,只用了2年時間。

相形之下,中捷藍線綜合規畫在2021年3月送審,中央超過2年5個月沒有核定;捷運綠線延伸線於2020年10月經交通部審查同意並提報行政院審議,不料遭行政院退件,導致延宕至今已超過3年又1個多月。民進黨中央對藍綠執政縣市有沒有差別待遇,一目瞭然。

全臺機車數量最多的高雄市,正在興建第3條捷運,排名第2的新北市,拜雙北路網之利,已有5條營運中的捷運,3條興建中,1條規畫中。臺中爲6都之一,且是少數近年人口呈現成長的都市,小汽車數量全臺第1,機車數量則爲全臺第3,至今捷運只有1條。此外,因中火的火力全開,臺中空污問題向來令市民苦不堪言,亟需便捷的大衆運輸系統,以減少都市碳排,然而,中央卻連條延伸線都不給,遑論新線,真是讓臺中人情何以堪。

而中央耽誤的黑鍋卻讓臺中市政府來揹。中捷藍線原本規畫2033年通車營運,但案子現在還躺在行政院,民進黨臺中市議員指責臺中市府人力不足、效率太差,纔會讓中捷藍線的報告屢次被退,影響進度。然而臺中市政府的規畫書,行政院就是不審,這怎麼能怪中市府?應該怪中央吧!

中部發展 應整體考量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強調,中市府一直都沒有拜託他協助跟中央溝通。言下之意,中捷藍線命運多舛,就是因爲臺中市府沒有去「求」綠營的緣故;蔡其昌2022年選臺中市長時,曾誇下海口,只要他當選市長,中捷藍線鐵定4年內動工,不知中央一直按兵不動,與蔡其昌落選有沒有關係?

有人說中捷綠線還在虧錢,臺中市沒資格要求蓋第2條捷運。衆所周知,捷運必須具備路網以及周邊配套,才能吸引更多民衆搭乘。目前臺中僅有一條捷運,方便性不足,觀光用途大於臺中及附近民衆的日常通勤所需,當然會發生運量不足、賠錢的問題。中央若繼續卡下去,只怕民衆交通習慣固化,最終連對綠線都興趣缺缺了。

事實上,臺灣的捷運很難不虧錢。臺北捷運的運輸本業從未賺錢,幸賴車站廣告、地下街場租等副業挹注纔有獲利;高雄捷運營運第10年才首度由虧轉盈。但北捷和高捷均未攤提軌道、場站及維修廠的折舊成本,可以說,兩捷根本是「虛胖」。

因此,若用虧損擋中捷,並不公平,行政院應從中部地區整體發展之需、建構友善綠色之交通環境與低碳城市等角度,思考中捷的規畫策略,並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纔是施政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