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國安危機潛藏在國安團隊裡
中國時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執政百日接受媒體專訪,提及兩岸議題時,援引中俄《璦琿條約》諷刺北京不去向俄國收復故土,卻向臺灣聲索主權,不僅在臺灣內部引發爭議,也招來俄羅斯外交部點名批判,用詞頗爲不堪。520就職至今,賴總統和國安團隊整個大走鍾,歷史觀、國際觀、兩岸觀都讓人很傻眼,可以說在歷屆政府中敬陪末座。
歷史雜燴 影響決策
綠營對引用《璦琿條約》反將北京一軍,或許至今還洋洋得意,事實上反而把自己拉回了「最討厭」的一中框架。這是因爲《璦琿條約》原件正好保存在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移交故宮前由外交部保管,所有權正是中華民國政府。換言之,賴清德不知不覺中,把中華民國政府對包括大陸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的歷史繼承脈絡,再次向世人論證了一遍。
類似的弄巧成拙絕非孤例,如賴總統多次用「臺灣已經放棄反攻大陸」,來試圖論證中共「不應侵略臺灣」。若回顧歷史,當年李登輝政府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例》、制定《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確是以法律形式宣示放棄反攻大陸,但訴諸的是兩岸透過制度與生活方式的和平競爭,最終達成統一,否則「國家統一前」的字樣就不會成爲憲政體制條文的組成部分。
不可否認,賴總統說的都是客觀存在的歷史片段,但如果沒有完整的歷史觀,即便引用再多歷史片段,也無法還原歷史事實、汲取歷史經驗。可悲的是,賴總統所認知的世界,盡是類似的「歷史雜燴」。賴總統或許認爲日本給臺灣帶來現代化,對臺灣人「有恩」,所以對日本侵略與殖民壓迫視而不見;賴總統又或許認爲美國對臺有「六項保證」,所以「一箇中國」就完全不重要,即便美方AIT高官親口唸出,也可以消音。
當然,畢竟不同於馬英九、蔡英文擁有深厚的國際與兩岸幕僚作業經驗,也不同於陳水扁爲了政治現實能屈能伸、身段靈活,賴總統在擔任閣揆前多在地方打拚,熟稔市政治理,臺派理念堅定,卻從未接觸外交或兩岸核心圈,故對國家與國際層面的歷史、法律和遊戲規則,難免生疏。更何況,在民主國家中,最高領導人是高階政治的門外漢也很常見。
這時候,國安幕僚團隊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在美國,即便有雷根、小布希、川普這種歷史與外交科目「被當」的總統,在強大的幕僚團隊支撐下,美國外交還是照常運轉、甚至不乏出色之舉。然而,賴總統口口聲聲說要延續蔡總統路線,也看似保留了幾位前朝要員,但上任後國安團隊各種業餘言行折射出,「尊蔡」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在外交和兩岸作爲上,賴團隊不僅另起爐竈、與前朝南轅北轍,更深陷同溫層決策。
情資判讀 屢鬧笑話
近期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訪問北京後,國安高層召集數家媒體舉行簡報會,研判北京政權不穩、黨軍關係緊張,中國內部即將遭遇一場危機,理由居然是蘇利文見到了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而非國防部長董軍。再對照520後國安人士向媒體的其他放話內容,通篇充斥笑掉大牙之處,例如將陸媒公開報導的中共會議新聞稿稱爲「國安情資」、甚至搞錯會議時間,再如把網路謠言當情資,居然將中共陸軍副司令鄧志平誤認爲「鄧小平之孫」。
若國安幕僚對情資識讀、研判水準連一般的網路鄉民都不如,如何指望賴總統可以獲得精準、及時、超前的情報參考,做出合理且福國利民的決策?同理,既然國安幕僚水準如此不堪,那麼賴總統涉及兩岸、對美、國際議題的談話屢屢鬧出笑話,棍子當然要打在幕僚頭上。只是可悲的是,一個意識形態超強的總統,加上一羣業餘的幕僚,這樣的國安團隊如何能守住國家安全?似乎只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破壞功能。
果然,近期傳出陸方涉臺學者來臺被國安團隊攔下,引發與兩岸決策系統不同調的質疑,再次印證了臺灣的國安危機根本不是什麼「第五縱隊」,而是潛藏在史上最業餘、最缺歷史觀、最沒國際觀的國安團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