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合作開啓新徵程
5月26日至27日,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在中日韓合作機制建立25週年之際,時隔4年多再次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議具有重要意義,標誌着三國合作的重啓和再出發。
中日韓三國,一衣帶水,地緣相近,文脈相通,是搬不走的近鄰,也是分不開的合作伙伴。三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均有密切合作,尤其經濟上深度融合,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爲三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成爲中日韓合作的“壓艙石”。
中日韓均爲全球重要經濟體,一直髮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三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4%,對外貿易總額佔全球的20%。中國連續多年成爲日本、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日本、韓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二、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同時,日韓兩國都是中國的重要外資來源國,在華累計投資均超過1000億美元。
正是基於此,中日韓在共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過程中開啓了三國合作。回顧歷程,幾多風雨,幾多收穫。1999年11月,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菲律賓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早餐會,啓動了三國在10+3框架內的合作。2008年12月,首次10+3框架外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福岡舉行。會議簽署並發表了《三國夥伴關係聯合聲明》,首次明確了中日韓夥伴關係定位,確定了三國合作的方向和原則。2011年9月,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在首爾正式成立。目前,中日韓合作已形成以領導人會議爲核心、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爲支撐的全方位合作架構,積極落實了100多個交流合作項目。
然而,中日韓合作的良好勢頭到了2020年戛然而止。這其中固然有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間人員往來交流中斷的因素。但美國意圖一邊管控中美衝突風險,一邊利用多邊制衡手段,調動盟友力量展開對華競爭,這不僅使中美關係對抗性上升,也對日韓的戰略政策產生了極大影響,客觀上阻礙了中日韓合作的發展勢頭。
在此背景下,中日韓急需強化磋商與對話機制,以凝聚共識、深化彼此互信,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地緣政治因素、供應鏈重組、氣候變化及東北亞局勢等綜合挑戰。去年11月舉行的第十次中日韓外長會上,王毅外長提出中日韓要當好東亞合作的“領頭羊”、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的“穩定器”和解決熱點問題的“減壓閥”,指出了通過加強合作與對話解決矛盾問題的三國合作原則。今年5月,韓國外長訪華,“合作”一詞成爲會談的關鍵詞,釋出雙方增進互信、擴大共識、聚焦合作的信號。
今年是中日韓合作機制建立25週年。新徵程,新挑戰、新機遇,中日韓合作要展現新擔當、新作爲。中方願同韓方、日方一道堅守初心,堅持開放包容、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交流互鑑,保持合作穩定性和連續性,不斷深化人文、可持續發展、經貿、公共衛生、科技、救災等六個關鍵領域互利合作,推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地區及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田贇宗)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