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食材十年漲四成 綠色和平籲研擬「淨零投資法案」
綠色和平16日舉辦「月來月貴—氣候通膨中秋市集」記者會,現場擺設中秋常見食材攤位,呼籲大家一同感受「氣候通膨」可能帶來的衝擊,藉此呼籲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氣候通膨」問題納入議程,並要求經濟部、財政部、環境部和農業部應跨部會研擬對策,並上期望能提出「淨零投資法案」來降低衝擊。
綠色和平調查2014至2023年數據發現,中秋烤肉常見食材包括青蔥、茭白筍、玉米、甜椒、文蛤、豬肉等持續受乾旱、強降雨等氣候事件影響,平均價格十年間成長近4成,其中以玉米、青蔥、甜椒最爲嚴重,玉米漲幅4成、青蔥漲幅5成,而甜椒最高漲幅更是達近9成。另外,近年因生產國嚴重乾旱造成進口飼料價格上漲,頻繁高溫更造成畜禽熱緊迫,導致蛋黃酥原料鴨蛋近十年漲幅超過4成,而烤肉必不可少的豬肉價格則漲近3成。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氣候變遷對經濟影響深遠,消極減碳使極端氣候事件愈加頻繁,氣候通膨的影響也逐年擴大。例如臺灣近年的頻繁高溫影響鴨蛋產量,10年內從每公斤71元上漲到104元,直接影響蛋黃酥的成本。根據媒體報導,今年光是一顆蛋黃酥最高甚至要賣到170元,民衆荷包恐怕吃不消。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指出,新學年開始孩子們學校午餐費用喊漲,家長們對近年原物料、食材價格飆高等影響很有感。夏季高溫、強降雨和病蟲害嚴峻等問題也直接影響民衆,不只是臺灣,包括日本今夏的「令和米荒」事件,以及韓國因大白菜減產恐慌引發的「Kimchi通膨」預測。臺灣民間與政府應儘快對氣候所導致的食物短缺和價格昂貴等問題提出因應之道。
氣候通膨已然成爲民衆無法忽視的壓力,也並非單一部會可以解決的問題,政府應該要有「解決氣候變遷,能夠減緩通膨」的認知。綠色和平呼籲賴清德總統成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將氣候通膨列爲下次會議的首要議程,並訴求經濟部、財政部等負責「綠色金融」議題的部會提出對策,降低氣候通膨對民生經濟的衝擊。
綠色和平建議,相關部會應研擬短中長期策略,短期內由環境部及農業部共同建立「氣候通膨補償金」,彌補氣候變遷對民衆造成的經濟損失,尤其是氣候弱勢族羣如年長者、兒童、中低收入戶等,需要政府提供經濟協助以降低衝擊;中長期策略應由經濟部與財政部主導,提出「淨零投資法案」爲民衆或企業建置再生能源設備挹注資金,透過擴大民衆與企業參與能源轉型,短期能降低如電費的生活開支,並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積極減碳,進而減緩氣候通膨,達成經濟與環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