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競爭 仁智各有所見
(圖/Shutterstock)
最近中美關係發生的2個事例爲世界高度關注。一是即將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在他任內最後一次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宣稱由於中國威脅的存在,一旦臺海發生衝突,美國將履行對臺灣的安全承諾。作證涉及到美國根據2023年「國防授權法」,已啓動與臺灣當局的重要軍事合作,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已常駐金門。對此,阿奎利諾矢口否認。
但近日有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宣佈,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已進駐金門。在是否「幫助臺灣」這樣重大事件上,美軍高層居然先搪塞,前後不一,這樣的例子在國會聽證會是少見的。
第二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出席美國智庫的線上研討會時表示,美中關係仍具高度的競爭性。對世界格局,美方不認同「東昇西降」,認爲這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實力地位不符。與此同時,伯恩斯又在社羣媒體指責中國人權狀況。
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美國高級外交官如此公開抨擊中國,指責美方從霸權、霸道、霸凌立場出發,藉人權問題干涉中國內政。有輿論認爲「中美關係要大變」。
說到美國大戰略,其形成與發展從柯林頓到拜登,又稱爲「兩洋戰略」或「歐拜體制」。「兩洋戰略」最典型的例證就是美國鼓動下的俄烏戰爭,戰略目標是美國力量不僅要覆蓋大西洋、太平洋,還要遏制中國。爲此,美國對華戰略升級了對中國的戰爭威脅,利用臺灣問題對中國主權領土進行挑釁。
對美國的戰略失誤這樣一個大問題,有幾點直觀的感受。其一,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美國仍要堅持一家獨霸。美國大戰略在世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秩序的方向上,排序有誤。如俄烏戰爭、巴以衝突,今年1月發展中國家召開金磚國家會議等;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坦率直言,美國錯失發展與南方國家的關係。
其二,從事物的兩面性看,世界已經不是用「軍事兩極」就能夠解釋和應對的。「歐拜體制」過分自負,包括用軍事威懾與經濟武器化對付中國。美國已不能保證其霸權在亞洲的「通行無阻」,盟友和非盟友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大戰略認爲的,對美國而言,短期內不會出現最大、最直接的威脅,美國在全球沒有對手的判斷,已經不能自圓其說。
其三,爲什麼說美國大戰略失誤?從兩洋戰略看,最根本的問題是,美國精英進行長期戰略思維的能力受到挑戰和限制。以俄烏戰爭進入第3年爲例,美歐關係調整的結果是歐洲出現以離美疏美爲特徵的戰略自主趨勢。
借用美國現實主義學者、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觀點。早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時,他就提出西方應爲該危機的爆發負主要責任。米爾斯海默最近的新書《國家如何思考:外交政策的理性》,又提出北約擴張和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決策,都是「理性的」。他對美國大戰略在戰略重點的確定和排序方面存在錯誤的暗示,引發西方巨大爭議。當然,美國政府是不會願意面對這個現實的。
從中國看,美國對華戰略從屬於其大戰略。從軍事戰略和大戰略角度來說,歷史上,美軍軍事力量的應用,具有堅決性,而從軍方和外交方面的幾個例證,說明拜登政府對「歐拜體制」還在死撐。美國的臺海政策,顯得反覆和舉棋不定,是受到大戰略失誤的影響。
可見,中美競爭與衝突,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國決策層對其大戰略,早該反思了。(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