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催債”海南省政府背後:一位民營企業家的討債困境
(原標題:中科院“催債”海南省政府背後:一位民營企業家的討債困境)
(採編員:吳明樂 )10月18日,新華社發佈消息: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推進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作出系統部署。
這對於深受鉅額拖欠之苦的浙江中匯股東們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
《意見》發佈後,他們持續多日到中科建設總公司(下稱“中科建”)上海總部討債維權,但推進依然艱難。
這已經是他們第四次上訪追討中科建拖欠的20多億股權轉讓款。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他們曾經9次給中科院旗下單位發催款函,4次上訪維權,多次聯繫中科院行政管理局部門負責人,均未果。
因中科建長期的鉅額拖欠,浙江中匯無法償還合作伙伴、供應商以及銀行的債務,因而形成多頭三角債,深陷30多起訴訟。浙江中匯及其控股股東老韓幾乎所有資產均已被抵押、查封、凍結,企業因被拖欠賬款而資金鍊斷裂,無法正常經營。
這位在商海沉浮多年的企業家無論如何想不到自己的企業有一天會因國有單位長期拖欠而陷於絕境。
老韓的遭遇是當前大型央國企拖欠中小民營企業賬款導致經營困境的一個縮影。當企業的經營難以爲繼,其連鎖反應將是三角債、裁員和倒閉,背後連接的是社會穩定。
中央決策層對老韓們的處境一直高度重視。早在去年9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
一年之後,政策再度加碼。此次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要求,要健全防範化解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制度機制,並加強執法監督。督促國有企業規範和優化支付管理制度。
“在這樣的政策大背景下,一個民營企業討債維權爲什麼還這麼艱難?”
這是老韓始終想不明白的,也是他所代表的民企之問。
轉讓
老韓與中科建的交集源於曾被寄予厚望的海南和海口省市兩級重點項目——海口灣葫蘆島項目。
這是一個在海口市政府的主導下,在海口灣進行圍填海造地而形成的離岸小型島嶼。按國際化視野打造地標式建築——一個集七星級燈塔酒店、免稅購物中心、國際遊艇俱樂部、國際會議中心、世界貿易中心爲一體的綜合體,總投資110億元。
寧波商人老韓成爲該項目的一級開發合作商。“那時候,政府有關負責人對我說,政府沒有錢,整個工程由我來墊資施工建設和管理。”老韓看好國際旅遊島的未來,雄心勃勃地押上了全部身家。
在墊資完成項目的吹填作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後,老韓成立的海南中匯(宏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海南中匯宏基”)通過招拍掛程序拍下了該地塊,並支付土地出讓金。
在老韓拍下葫蘆島地塊後,項目的規劃卻一直批不下來。老韓“控訴”道,“他們千方百計把我招引過來,圍填海工程我給墊資做完了,我交的土地款他們也收了,然後工程款不付,規劃不批,不讓開發建設。這個項目從2011年到2017年六年時間只能停滯。”
因此,當直屬中科院的中科建找上門來合作時,老韓很快答應了。他需要一個背景強大的合作伙伴。當時的中科建系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下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總部設於上海。
2017年3月,中科院的全資公司中科建下屬的中科金控資本管理公司(下稱“中科金控”)作爲戰略投資人,擬利用中科建設及中科院的行業資源,投資開發建設葫蘆島項目。中科金控承債式受讓海南中匯宏基持有的葫蘆島項目公司80%股權,股權轉讓總價款19.2億元,以及承擔債務約17億元。“中科金控陸續支付了一半,還有一半未支付。”老韓說。
股權轉讓後,中科建變成了葫蘆島項目持股80%的大股東,老韓和其他股東仍持有20%股權。彼時,股東們對項目的未來充滿期待,更是未曾想過中科建未付的10多億餘款會一直拖欠至今。
而即使是中科建接手之後,項目的推進依然艱難。2018年下半年,中科建重新出了新的方案,但規劃還是沒有批下,項目被迫停滯不前。
2020年10月,因沉重的債務問題陷入經營困境的中科建宣佈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作爲債權人的浙江中匯股東們也開啓了漫長而艱難的討債之路。
討債
在中科建進入破產重組之後,老韓很長時間無法聯繫上其主要負責人顧瑋國。顧瑋國最新的消息是,2023年底,被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
中科院行管局局長顧全、中科院行管局黨委書記嚴慶也先後被免職。而行管局新的接任者老韓始終聯繫不上,“要不就是電話不接、短信不回,要不就是直接把我拉黑。”
期間,他曾9次給中科建發催款函,沒有任何迴應。
因長時間找不到負責人,也得不到迴應,溝通的渠道被切斷,老韓和股東們陷入了焦慮。
2021年12月1日,上海三中院裁定批准中科建重整計劃並終止重整程序。2022年12月8日,上海三中院經審查管理人提交的《重整計劃執行監督工作報告》,裁定確認中科建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中科建通過重整程序成功化解了逾800億元債務。
中科建破產重組的接盤者是破產重整信託計劃的受託人國民信託。海南中匯宏基和浙江中匯被列爲第三批債權人,破產重整管理人確認了他們的債權(截至2020年),包括本金和利息共20多億元。
但老韓的債權並未在此次重整中解決。他去找中科建的破產重組管理人,也找了中科金控。“管理人說,破產重組的是中科建,其下級公司中科金控並沒有破產,讓我去找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要。而中科金控又讓我去找國民信託要。那麼,這個錢我到底應該管誰要呢?”
無奈之下,2023年9月11日,浙江中匯的股東們到中科建上海總部上訪。
“上海警方召集我們和中科建、國民信託相關負責人開了個協調會。無論是中科建還是國民信託都是認賬的,但關鍵是要還錢啊,爲什麼沒人管還錢這個事呢?”
這次協調會之後,中科建在2023年9月20日向中科院打了報告彙報相關情況,報告中確認了尚未支付的股權款和孳息。報告稱,雙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之時,中科金控系中科建設100%持股,而中科建設系中科院行管局100%持股,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老股東才願意將項目公司股權予以轉讓。
但之後並無下文。
正是在中科建向中科院彙報的同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國常會要求,抓緊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解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連環套”,央企國企要帶頭償還。
在此之前,中央有關部門已連續發文強調要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
但即使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老韓的討債之路依然舉步維艱。
“在中央對清欠問題高度重視,密集出臺了這麼多政策的情況下,中科建向中科院有關部門的報告沒有得到任何回覆。”老韓不敢相信。
2023年11月,浙江中匯的股東們再次到上海上訪。彼時,中科建的辦公地已經人去樓空。2024年初,被逼入絕境的股東們一起到中科院上訪,找中科建的直管部門反應情況,但依然無果。
他們心理感到無限的酸楚。“太難了!一個國有單位,拖欠我幾十個億,相關負責人或失聯或不予迴應或把我拉黑,我窮盡一切辦法得不到迴應。作爲一個老百姓,我除了上訪還能怎麼辦呢?”老韓說。
在他看來,“無論如何,他們不應切斷所有的溝通渠道。”
直至近期中科建重組後新的負責人到位,浙江中匯的股東們希望這能帶來新的轉機。
中科建一位負責人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買葫蘆島項目公司的股權,是爲了買這個公司的資產,但現在島被拆了,資產已經滅失,什麼時候支付剩餘股權轉讓款,只能等政府的賠償落實到位後再談。
“這根本就是兩回事。”老韓認爲,葫蘆島項目公司的股權早就轉讓給了中科金控,股權轉讓款拖欠已久。葫蘆島被拆那是股權轉讓給中科建3年以後的事。
索賠
葫蘆島被拆除與中科建宣佈破產重整發生在同一個月。
從前期環評報告、海域使用批覆到填海施工許可、國有土地使用證,葫蘆島有着一系列相對完備的合法手續。但隨着一場“史上最嚴”環保督察風暴席捲海南,海口市政府在尚未解除《葫蘆島土地出讓合同》,未完備拆除手續的情況下,以“排除海口灣海域環境危害,恢復附近海域生態環境”爲由突然要求拆除葫蘆島。
此時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中科建管理人發函,請求相關方面協助停止拆除該島。函中表示,在海口市資規局等部門尚未就拆除葫蘆島、解除《土地出讓合同》等作出正式決定之前,葫蘆島的土地使用權仍屬中匯宏基所有,拆除葫蘆島的行爲侵犯了海南中匯宏基合法權益、無任何法律依據。
且管理人認爲,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的認定並無依據,自規局也未能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這也導致這次“拆島行動”充滿爭議。
多位法學家提出質疑:海口市政府以對環境影響爲由要求拆除,但政府並沒有葫蘆島建設填海後對環境影響的後評價,也沒有提出有環境影響的證據。
“在海口市政府主導下的填海是通過了環評的,而且已經取得了海域使用權。”老韓無法理解,“爲什麼當時說符合環評的是他們,現在說不符合的也是他們?”
無論是管理人還是老韓,都無法改變項目被拆除的命運。
在啓動拆島兩個多月後,2021年1月30日,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才向項目公司下發正式的《關於解除土地出讓合同的函》。該函表示,經研究,海口市政府決定以拆除葫蘆島的方式排除海口灣海域環境危害,致使土地出讓合同及相關協議無法繼續履行,將返還已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及相應利息。
但之後一直未見後續的解決方案。
2021年11月,中科院辦公廳曾專門致函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就中科建設參與項目建設暴力強制拆除後的補償工作,商請海南省政府協調海口市政府,儘快制定該項目強拆後的補償方案並依法補償。
中科院在索賠函中明確將當地政府的拆除行爲定性爲“強拆”。 但去函至今始終無果。
上述中科建負責人表示,“我們是正常通過招拍掛程序獲得的土地,簽了土地合同、付了土地出讓金,政府拆掉了,是不是要賠償給我們?”
這位中科建負責人認爲:“按照土地出讓合同,海南政府方面起碼要賠償四五十個億,但現在一分錢都不賠,這肯定是不行的,問題的根源在這兒。”
而在浙江中匯的股東們看來,無論索賠結果如何,中科建應儘快償還拖欠他們的股權轉讓款。“天底下沒有買了股權不付錢的道理。”
“這邊欠我的幾十個億一直不還,那邊我每個月還要償還投資成本帶來的高額利息。”老韓說,如果要不回中科建這筆欠款,他的企業將面臨“致命的打擊”。
無奈的是,他發現,“沒人會去考慮,這會把一個好好的民營企業坑慘拖垮。”無盡的悲涼涌上心頭。
好在中央已經出臺了《意見》,他希望藉此重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