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造船領域“遙遙領先”,美媒急了!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13日刊登題爲《中國造船廠做好準備,但美國沒有》的文章,作者是尼哈麗卡·曼達納。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把自己變成了世界工廠,由此崛起爲全球大國。如今,中國正通過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工業壯舉來增強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成爲世界“造船廠”。
去年,全球超過半數的商船產量來自中國,中國因此成爲遙遙領先的全球第一大造船國。西方造船業曾經幫助西方國家建立帝國、擴大貿易和贏得戰爭,如今卻枯萎凋零。歐洲商船產量僅佔全球的5%,而美國的貢獻度接近於零。除中國以外,全球新商船主要來自韓國和日本。
新美國安全中心副高級研究員、海洋競爭問題專家托馬斯·舒加特說:“(中國造船業的)規模簡直難以估量,其領先美國造船業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龐大的造船業象徵着中國從內向型大陸國家向海洋大國過渡的歷史性轉變。不過,其意義不止於此。對中國來說,造船業是重要的戰略性資產。
爲世界各國批量製造商船的中國大型造船企業,往往也是爲中國海軍建造軍艦的廠商。這些造船廠正在蓬勃發展,來自國內外的訂單源源不絕。其產品不僅有集裝箱船、油輪和散貨船,也包括銀灰色的作戰艦艇。
在未來數年擁有充足訂單的情況下,這些造船廠擴大了規模,培訓了大量工人,建立起龐大的供應鏈。
相比之下,曾經繁榮的美國造船業已經萎縮。美國無法再生產數量可觀的遠洋船舶。現有的一些美國造船廠只有一個大客戶:美國海軍。這些造船廠還要經常面對工人短缺、供應商匱乏和成本超支等問題。
去年5月,時任美國海軍艦艇項目執行主任、海軍少將托馬斯·安德森在美國國會一小組委員會發表講話,聲稱中美造船業基礎的主要區別在於“中國受益於大規模商用造船業”,而美國政府基本在單打獨鬥,承擔了全部造船成本和全部相關基礎設施成本。
安德森說:“很顯然,中國的商用造船業對於造船能力而言提供了巨大的優勢。”
如今,美國造船廠連和平時期的需求都難以滿足。舊潛艇受制於維修延誤,新潛艇落後於生產計劃。
美國造船廠缺乏足夠的優質勞動力和幹船塢,一些關鍵零部件只能找到區區幾家供應商。
一些美國戰略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現狀令人擔憂。因爲烏克蘭衝突提供了啓示:戰爭可能持續很長時間,而打仗需要以產業爲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