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嚴控鎵鍺銻出口,美媒:北約12種關鍵軍工原料,中國掌握7種

在中美大國競爭的大背景下,稀土材料對兩國的重要性已經不用老莫再多闡述。就在今年12月3日,中國商務部公佈出口禁令,宣佈叫停鎵、鍺、銻和石墨四種兩用物的對美出口。

阿務認爲,這既是對美國接二連三祭出各種反華措施的懲罰,也是在爲了讓我國的稀土礦產在未來能得到更合理的規劃使用,是完全合情合理、絕對必要的戰略資源保護舉措。

但很顯然,中國這一擊,確實擊中了美方的命門。12月23日,美國《新聞週刊》就刊出一篇報道大呼小叫,稱對北約國防工業必不可少的12種關鍵軍工原料中,中國幾乎完全掌握了其中7種,並稱這對北約的軍事能力“構成了重大風險”。

究竟是哪7種材料?

這篇文章倒也煞有介事的將其一列舉,分別是:鎵、鍺、石墨、鎢、鈦、稀土元素和鋁。

這麼一看,除了銻之外,中國這次宣佈出口禁令的鎵、鍺和石墨,都在北約的關鍵軍工原料之列。

但,鎵、鍺和石墨,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中國一禁止出口,就能讓美國媒體這樣哀嘆?

首先是鎵。

這種元素在半導體和雷達領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材料,比如目前最先進的軍用相控陣雷達,其TR組件就是使用氮化鎵材料製造。美國海軍開始大規模列裝的下一代艦載主力雷達AN/SPY-6,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根據美國海軍的意思,其現役不少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都要換裝這種雷達,從而對中國海軍構成代差級的技術領先優勢。但諷刺的是,中國不僅鎵金屬的自然儲量巨大,達到19萬噸,佔全球探明總儲量的68%,在產能方面,也擁有全球96%的產能,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鎵元素生產。

相比之下,美國的鎵金屬自然儲量僅有0.45萬噸,產能更是基本爲零,也難怪《新聞週刊》要發出如此哀嘆。

其次是鍺。

這種元素是優良的半導體材料,在軍事領域,是製造各種高端光學鏡頭,特別是熱紅外成像儀鏡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在這方面,中國擁有世界41%的自然儲量,爲世界第二,產能則佔全球60%,妥妥的世界第一。

最後是石墨。

這種在十幾年前就掀起過一陣高科技崇拜熱潮的材料,雖然不屬於稀土大家庭,但在軍事領域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讓——彈道導彈的尾噴口與鼻錐都需要用到石墨,鋰電池需要石墨,高性能裝甲需要用到特種石墨,隱身戰鬥機的隱身塗料同樣要用到石墨稀。

在這個領域,中國不僅佔據了全球70%的石墨礦產開採產能,更佔據了90%的石墨精煉產能,這確實足以讓美國感到不安,《新聞週刊》就在文章中絕望的表示,“中國在這些戰略材料上的主導地位讓華盛頓的決策者感到震驚。”

有趣的是,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也非常配合的在近日發佈報告稱,中國的這份出口禁令,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

總而言之,禁令一出,彷彿美軍明天就要完蛋了。

但,事情真如美國人自己渲染的那麼嚴重嗎?

筆者想說的是,美國媒體在這裡,其實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中國在這幾種關鍵元素上的產能佔比確實是近乎壟斷性的,但這種壟斷地位的由來,並非中國有意爲之,美國也並非無法打破。

首先還是鎵。

中國之所以在這方面擁有壟斷式的產能,那是因爲在自然界,鎵屬於鋁的伴生物,並且含量比值極少,基本每生產20萬噸氧化鋁才能生產出1噸的金屬鎵。

但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大規模生產氧化鋁唯一的辦法就是電解鋁,也就是說要生產鋁和鎵,對電能將是極大的浪費,並且對環境也會造成嚴重污染。

截至今年底,中國電解鋁產能爲4700多萬噸,佔全球55%,但爲之付出的代價,是耗能需求佔全社會總髮電量的7.5%。

所以說白了,美西方是主動把電解鋁產能讓給中國的,中國巨大的鎵元素產能,只是龐大電解鋁產業的附帶結果,並且爲之付出的代價,相當巨大。

而放眼全世界,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也有4.95萬噸的鎵金屬礦藏,並且也有一定規模的電解鋁產業。考慮全球對鎵金屬的年消費量只有550噸左右,真到戰時,美國自己加上澳大利亞的配合,其實是完全可以保障軍事用鎵的需求的。

其次是鍺。

前面提到,中國的鍺元素自然儲量佔全球比重,是世界第二,那麼各位猜猜,誰是世界第一?其實正是美國。

但爲何美國也把鍺的產能桂冠讓給中國?這是因爲,與鎵的情況類似,鍺這種東西,主要是鉛鋅礦的伴生物,而鉛鋅礦開採,恰恰伴隨巨大的環境污染,這同樣是一種美西方主動讓給我們的產業。

更重要的是,在鍺的深加工方面,美國、日本和德國,纔是執牛耳者。中國目前的鍺產業格局,就是低價出口鍺礦到上述三國,深加工成爲諸如鍺單晶、四氯化鍺等高端鍺產品後再回購。

咱們禁止對美國出口鍺礦,其反制意義其實更多是體現在輿論層面。

最後是石墨。

中國的在這方面的產能確實巨大,但在石墨礦的自然儲量方面,中國只佔全球總儲量的15%。所以中國管制石墨出口,更多是爲了規範國內石墨礦惡意低價出口的亂象。

而在軍事領域,如有必要,美國完全可以從世界其他國家進口石墨,儘管價格會提高不少,但若只是爲了保證戰時軍工生產,這些代價顯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把這些問題講清楚後,我們才能真正搞懂,美國人爲何要發出“北約在軍工原料上被中國掐脖子”的“哀嘆”:

其一,這就是在渲染“中國的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氣氛,爲反華尋求更多的輿論依據;

其二,不說是自己被卡脖子,而是說北約被卡脖子,擺明了就是要把美國各路盟友,尤其是歐洲人也拉下水,讓各國都加入反華大軍。

中國明明是正當防衛,但美國人愣是能趁機倒打一耙,在輿論戰方面,美國確實是個難纏的老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但能逼迫美國倒打一耙,就足以證明這份出口禁令對美國確實有足夠的影響,提高了美國的反華成本。筆者認爲,只要我們能繼續堅持下去,積少成多,美國人真心發出哀嘆的那一天,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