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大陸結構轉型
2022年,大陸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22.2%和12.1%,分別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7.1和7.0個百分點,有力推動了高技術產業轉型升級。
大陸經濟增長壓力之所以加大,有外部因素和疫情衝擊等因素,從中長期看,更有結構因素。大陸面臨着結構性矛盾與結構性失衡的挑戰,結構轉型面臨着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要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關鍵在於加快推進結構轉型進程。這需要在推進結構性政策調整的同時,用更大的力度推動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此穩定各方預期,釋放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大陸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結構轉型不僅涉及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必然涉及利益結構的調整。投資與消費結構的調整,是大陸經濟發展從追求高速度轉向高品質的必經之路。而提高消費的比重,又與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密切相關。
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着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同時明確要求「中等收入羣體比重明顯提高」。在走向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大陸如何進一步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收入分配體系,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需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初次分配重在調動社會各階層市場競爭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是再分配重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爲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三次分配重在慈善公益事業,充分發揮廣善普濟的作用,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民衆。這樣不僅可以爲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奠定重要基礎,而且可以爲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看,結構轉型的成果最直接的表現爲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推進結構轉型,最關鍵的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科技結構爲例,不僅要發揮政府的力量,更要發揮市場的力量。在強調新型舉國體制的同時,要更加註重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產品升級等方面的作用。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明確地提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相關建議。
譬如,第一,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打破條塊分割,建立合理的政府績效管理機制,用法律法規來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從根本上約束政府的行爲。
第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釐清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關係。
第三,優化政府宏觀管理的方式與效率。像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完善土地徵收制度,逐步取消土地的雙軌制等。
第四,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推動社會建設。例如,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消除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逆向調節等弊端,儘快落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爲勞動力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消除制度壁壘。在這些方面,大陸還有很多的「硬骨頭」需要儘快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