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牛保險”“扶貧貸”助力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叢林立,峽谷衆多,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是廣西天等縣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這座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經歷了多年“山高人不富、景美客不駐”的貧困窘境後,在今年5月11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退出了貧困縣序列。

回望近幾年的扶貧之路,天等縣副縣長中國人壽掛職扶貧幹部程峰說,金融機構在扶貧過程中扮演着鋪路人”的重要角色,既爲各類扶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也爲之尋找出路。在壯大縣域經濟的同時,有效拓展了經濟發展增長點和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的空間。

“牛保險”爲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產業興則民富。得益於豐富的自然條件養牛成了天等縣脫貧攻堅支柱產業

然而,收益看似可觀的養牛業暗藏風險,令不少農戶望而卻步。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天等縣實行“以獎代補”和“致富能手+貧困戶政策,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壽作爲定點幫扶單位,免費爲當地貧困戶購買肉牛養殖保險,讓貧困戶吃下“定心丸”。

黃克峰在檢查牛的身體情況。(人民網 張文婷攝)

堪鄉南嶺村的黃克峰就是受益者之一。“從前,我家人畜混住,養殖條件差不說,家裡人也跟着吃了很多苦。”黃克峰說,“在政策扶持和中國人壽的資金支持下,村裡的養殖小區於2017年成立,通過買小賣大的方式,我2017年賣了9頭牛,2018年賣了10頭牛,每頭獲利近5000元,2016年就實現了脫貧。”

中國人壽財險天等縣支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辦理“牛保險”十分便捷,貧困戶只需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和扶貧手冊等材料,中國人壽工作人員與村委會對接覈實情況後,通過牛臉識別技術將牛的信息精準錄入信息庫,即參保成功。

“我們按‘一牛一標籤’對牛進行電子化管理,較大提高了理賠效率。按牛的重量進行賠付,平均每頭意外死亡的牛可獲賠5000元,最高可獲賠8889元。”上述工作人員說。

最讓黃克峰高興的是,他的養殖技術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還帶動了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作爲養殖小區帶頭人,他幫助貧困戶進行養牛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指導。“我準備擴建養殖區域,豐富肉牛品種,帶着全村一起幹,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扶貧貸”助推扶貧車間渡難關

在天等縣,多年前爲了謀生走出大山的人,也在逐漸迴歸家鄉,爲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天等縣進結鎮晗寶食品廠扶貧車間負責人農瑞玲就是其中一員。

晗寶食品加工廠員工在封裝螺獅粉。(人民網 張文婷攝)

2018年她返鄉創業把扶貧車間開到了村裡,帶動50多名當地村民和貧困戶就業。但在今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產品銷路暫時受阻,資金鍊出現困難。

“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瞭解情況後,只用了幾天時間就給車間發放了50萬元的扶貧貸款。解決了我們的難題。”農瑞玲說,中國人壽還把食品廠生產的旱藕粉絲螺螄粉等產品放到了“國壽新意電商平臺上,幫助拓展了產品銷路。

農瑞玲提及的“扶貧貸”,是中國人壽爲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創新開展的“政府+銀行+擔保+保險”的金融扶貧模式。

在天等縣,像農瑞玲這樣告別異地打工生活,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的人還有很多。鎮母村的“返鄉媽媽”車間裡就聚集着這樣一羣人。

整齊明亮的“返鄉媽媽”車間。(人民網 張文婷攝)

爲了幫助在外務工的媽媽回來照顧留守兒童,當地致富能人天星在2015年創辦了“返鄉媽媽”車間,共有25位“返鄉媽媽”在此工作,其中有5位屬於貧困戶。

“之前一直租用民房進行生產和經營,條件比較差。”羅天星介紹說,2019年底,中國人壽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決定助力“返鄉媽媽”車間發展,投入80萬元新建成了扶貧車間。

如今,“返鄉媽媽”們在寬敞明亮的新廠房裡,工作環境大大改善。“我家就在村口,離廠子很近。現在不僅可以照顧孩子、老人,還能掙錢,覺得比在外面闖蕩幸福多了!”廠裡技術能手羅慧清說,“我每月能賺2500多元,今年我家已經脫貧了。”說到此時,她臉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