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付於武: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要走出舒適區

“我們走到今天,(中國汽車產量)3000萬輛的規模,出海有600萬輛,是不是創新做得足夠了?我認爲與理想狀態還有很大差距。在轉型過程中,中國汽車產業一定要解決‘靈魂’的問題。”2024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期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華汽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表示。

付於武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在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還有“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要走出舒適區,進行自我革命,才能實現0-1的技術突破,否則有可能被歷史淘汰。在一些中國汽車產業比較熟悉的機械等領域,也需要持續創新,而不是停滯不前。比如市場對發動機仍然有需求,但需要的是新型低碳甚至是零碳的發動機,相較於傳統的發動機,新型的發動機技術也是顛覆式的。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造車新勢力的入局,汽車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產業鏈整體利潤下滑,整車企業洗牌劇烈。對此付於武表示,造車新勢力憑藉全新理念、全新的創新態度,起到了巨大的鮎魚效應,不拘一格地攪亂了傳統汽車市場。

“如果沒有特斯拉,沒有造車新勢力,可能中國汽車市場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蔚小理’等車企做出了很大貢獻,創新的活力正是中國汽車產業需要的。”付於武說。

但另一方面,汽車工業講究成本控制和品質管理,一些造車新勢力擅長製造流量與成本控制,但品質與成本是否匹配值得關注。與此同時,一些造車新勢力企業在擴張的節奏方面過於急切,導致企業出現了巨大的虧損。付於武認爲,當前留在牌桌上的新勢力車企大約還有10家,能夠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證明了它們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但隨着產業發展與競爭更趨激烈,這10家新勢力企業能否繼續留在牌桌上還是未知數。造車新勢力主動與傳統車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出路。

此外,付於武表示。近幾年汽車產業一方面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比如價格戰、不公平的競爭、水軍等,被流量裹挾的不健康輿衝擊着產業應有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