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谷,法治護佑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光谷,法治護佑科技自立自強

湖北武漢:檢察護企

服務保障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8月22日,國內電子氣體巨頭落戶光谷……

8月16日,第七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收官,16支隊伍現場和光谷企業簽約……

中國光谷,一個以“光”命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又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湖北省武漢市建設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發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光谷考察,爲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瞭方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對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頂層部署。

在武漢,在中國光谷,改革創新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武漢市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服務保障武漢創新發展的高質效履職故事,每天也在繼續。

依法守護企業“命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考察光谷時強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而依法守護企業“命門”,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職責。

“合同中最好加上一條關於這項工藝引進後產生衍生技術的專利申請和歸屬問題……”不久前,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知岸檢行”辦案組組長何海偉與中冶某公司技術部的幾位經理就一份重大技術引進協議的合同條款進行討論。

“知岸檢行”辦案組是江岸區檢察院在2008年成立的、由5名經驗豐富的檢察官組成的辦案小組,專門負責知識產權犯罪的理論研究和案件辦理。

2007年,中冶某公司十餘名核心技術人員集體跳槽,帶走了最核心的技術秘密,使該公司遭受巨大損失。2009年,“知岸檢行”辦案組成功辦理此案,泄露技術秘密者被依法判刑、獲取商業秘密者被判令不得使用該技術,併爲該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億餘元,挽回間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

犯罪手段隱蔽、技術化水平高超,面對侵犯高新技術企業商業秘密案件,能否跨越“專業鴻溝”是對辦案人員的挑戰。“知岸檢行”辦案組在辦案過程中探索引入技術調查官和特邀檢察官助理工作機制,聘請相關技術領域專家幫助辦案人員“診斷”涉高新技術商業秘密案件的專業技術信息內容,打通了法律適用和專業技術之間存在的壁壘,爲辦案人員高質效辦理案件提供了專業支撐和智力支持。

高某等9人均是某信息公司的員工。2019年至2020年,9人先後從“老東家”離職,加入了高某新成立的科技公司。2020年至2023年11月,高某等人違反與“老東家”簽訂的保密協議,利用其技術生產產品並對外銷售。案發後,該案於今年3月被偵查機關移送江岸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這個案子較其他同類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於其他商業秘密被他人直接侵權,這起案件的侵權方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並針對案件中的技術鑑定報告提出了抗辯性意見,這是我們在辦理侵犯商業秘密案件中首次碰到的情況。”辦案檢察官姚怡介紹。

針對侵權方提出的抗辯性意見,辦案人員非常重視,運用技術調查官和特邀檢察官助理工作機制,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聘請了一名專家作爲特邀檢察官助理全程參與辦案,另聘請了兩名專家作爲技術調查官,針對案件中的技術問題提供專家意見。

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知岸檢行”團隊走訪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門爲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案件審查過程中,特邀檢察官助理、技術調查官數次陪同檢察官到被侵權企業走訪瞭解相關情況。檢察官分別組織案件相關鑑定人、侵權人聘請的辯護律師和專家輔助人,針對技術信息方面存在的爭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

“經過多次研討論證,我們將雙方的爭議焦點在前端解決了,真正實現高質效辦案。”姚怡說道。

除藉助專業力量對案件關鍵爭議點進行論證外,針對每名被告人提出的不同意見以及律師的若干辯護意見,辦案人員都充分尊重和聽取,並尋找詳盡依據,梳理成條,一一作出迴應。最終該案9名被告人全部認罪認罰,案件也於近日順利起訴至法院。

源頭治理空殼公司

“29家企業已經被立案調查,另外5家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近日,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收到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落實檢察建議的情況反饋。這是今年7月12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與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會籤《檢察監督與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後發生的變化。這一機制涵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等內容,特別是就開展空殼公司治理專項工作明確了協作目標。

近年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高新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區聯動改革創新優勢,把降低企業綜合成本作爲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在湖北省率先推行“註冊即開戶”的准入政策。

“這項政策在給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檢察官陳湘乾介紹說,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的背景下,其下游犯罪,如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呈現上升趨勢。除常見的“兩卡”犯罪外,註冊空殼公司、出售營業執照和對公賬戶已成爲幫信罪的新型犯罪手段。

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應對。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運用大數據篩查技術發現,2021年以來,該院辦理以及武漢市各級法院判決的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79件刑事案件中,有13起案件涉及的30餘家企業,系違法犯罪分子在沒有實際經營場所和經營活動的情形下注冊的空殼公司。

“我只需要提供身份證照片和手機號碼,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具體手續都由上線張某負責。”2019年6月,王某注意到微信羣裡有人發佈的買賣對公賬戶的廣告。王某交代說,他在張某指使下,在無實際經營場所及經營活動的情況下,開辦了6家以自己爲法定代表人的空殼公司,隨後將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賬戶出售牟利。

2020年2月,被害人鄭某報案,稱自己被詐騙上百萬元。經過公安機關排查,鄭某被騙的40餘萬元轉入了王某出售給他人的對公賬戶中。2021年10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以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王某提起公訴,法院採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依法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

除採用刑事手段打擊犯罪外,能否從源頭治理空殼公司的問題呢?在辦理多起類似案件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檢察長劉桃榮牽頭展開調研。

2023年,劉桃榮帶領辦案組梳理了近年來辦理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刑事案件。經過研判,該院於今年1月依法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其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對設立空殼公司、買賣營業執照等違法行爲的排查處置,與檢察機關合力維護法治化營商環境。這份建議,爲後續會籤《檢察監督與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奠定了基礎。

延伸提供“築牆”服務

在依法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同時,“知岸檢行”辦案組同樣重視犯罪預防工作。辦案之餘,他們主動延伸服務,用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告訴企業,怎樣防止被侵權,同時怎樣防止侵犯他人的權利,怎樣才能既留住“知識”又留住人才,幫助企業築起知識產權保護牆。

位於光谷的豪邁電力自動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也是一家曾遭受過商業秘密損失的企業。藉由江岸區檢察院對案件的成功辦理,該公司挽回了巨大損失,今年的訂單顯示,其產品銷量至少增加了三成。結案後,檢察官與知識產權技術專家組成普法宣傳小組,跟蹤回訪該公司,對其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涉及商業秘密的保護措施提出專業建議,填補其保護漏洞。此外,還主動對接軟件行業協會,依託其平臺資源,對相關企業進行專業化培訓,從如何保護商業秘密到杜絕商業秘密被侵權,再到如何有效維權,以案爲戒,呼籲高新企業增強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幫企業將預防工作做實做細。

爲幫助更多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自2016年起,“知岸檢行”辦案組在10家科技型企業設立一站式服務點,堅持每季度進行一次例行回訪,每半年開展一次法律知識講座,每年舉行一次知識產權法律風險評估診斷,向企業管理層和新進人員開展法治宣講,以案釋法。知名設計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還在“知岸檢行”辦案組的建議下,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

“現在我們對申請專利非常重視,每年都要申請上百件,多虧何檢察官他們的宣傳,才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多麼重要,能夠讓我們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避免很多專利陷阱。”該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三年來,江岸區檢察院通過一站式服務點開展犯罪預防活動26場,爲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諮詢服務120餘次。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公安、法院、行政機關等相關部門,以頭部高新企業爲重點保護對象,建立商業秘密保護聯盟,爲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專業化法律服務,爲企業設置更高更強的法律保護‘屏障’。”姚怡語氣堅定地表示。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作者:尚曉宇 謝文英 周晶晶 袁明 攝影:王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