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德國商會最新調查突顯中企創新能力,德媒:在華德企倍感壓力
德企認爲創新是中國市場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讓在華德企倍感壓力。與此同時,打算撤資的德企也比2020年多了一倍。(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由前往中國投資的中國德國商會(AHK China)發佈了最新年度的《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但是不同的媒體對這項調查報告的內容卻有極大的差異。陸媒指出,德國商會報告聲稱「創新是中國市場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讓在華德企倍感壓力」;而美媒則報導稱,「撤出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4年間翻倍」。一份報告兩種不同角度,或許正反映出目前在華德商「高度期待卻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德國商會較之歐洲商會與美國商會對中國政府與市場的態度有更大的包容性,這種心態在年度的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中躍然紙上。但是,2023/2024年度德國商會報告卻在不同媒體的呈現上有極大的差異,這在過去的外國商會報告的報導中較爲罕見。
大陸《觀察者網》引述這篇題爲「如何保證競爭力,成爲德企在華面臨的關鍵問題」的德國商會調查報告時說,在566家在華德企的訪問調查中發現,有超過37%受訪者認爲「創新是中國市場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作爲創新市場的吸引力正在增強」。
另有過半受訪企業認爲「陸企可能或很可能在5年內成爲行業領頭羊」,尤其是汽車(69%)、消費品和服務業(64%)、塑膠與金屬製品(55%)和電子行業(53%)。此一數據較往年類似的調查有顯著增長。
德國官方媒體《德國之聲》對此解讀稱,這意味着,中國的創新能力讓在華德企倍感壓力。前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伍德克(Jörg Wuttke)甚至比喻稱,中國正成爲德企的「全球健身中心」,爲德企進一步發展帶來動力,「與中國同行激烈的競爭能讓企更好地進軍國際市場」。
不過,同樣一份在華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在美媒看來卻完全不同。《美國之音》引述《路透》的報導稱,正在撤離中國市場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公司的比例過去4年翻倍,升至9%。這項調查突顯了在中國經營的德國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來自當地企業越來越強勁的競爭、不公平的市場準入、經濟困境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等。
中國德國商會中國南部分會主席萊恩哈特(Ulf Reinhardt)說,「去年對在華德企而言是一個實踐檢驗」。調查報告指出,566家德國企業中約2%的公司說正在變賣在中國的商業經營,7%表示正在考慮退出中國市場,相較於2020年所做的類似調查,當時只有4%的公司有撤離中國市場的想法。另外,有86%的德企認爲中國經濟在面臨下行趨勢,不過,約54%的受訪德企說,無論如何它們都計劃增加投資,以維持其整體競爭力。
報導說,德國政府在去年中轉變了對中國投資策略,改採「去風險」戰略,德國公司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調查也反映了這一政策的變化。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去年警告說,「德國政府根本無法救助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雖然如此,德國企業仍有很大一部分不願意放棄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