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一天覆蓋90%以上全球海域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

10月16日,衛星發射前在發射場進行吊裝作業。圖/中新社/視覺中國

新京報訊?(記者倪偉)記者從國防科工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6時57分,海洋二號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的首發星,未來還將發射海洋二號C星和D星,共同組成星座,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時效性

可兼顧氣象減災水利等應用需求

海洋二號B星是我國第二顆海洋動力環境系列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第二顆海洋業務衛星。投入應用後,海洋二號B星將接替超期服役的海洋二號A星,A星於2011年8月發射升空,至今7年。

記者從衛星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獲悉,海洋二號B星發射後,衛星獲取的海風、海浪、海流海溫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可進一步滿足海洋業務需求,併兼顧氣象、減災、水利等其他行業應用需求,爲國民經濟建設、海洋科學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實測數據,同時也在國際對地觀測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海洋二號B星不受天氣光照客觀條件干擾,可提供全天時、全天候不間斷服務,對海面進行持續監測,形成連續、穩定的海洋環境監測與數據獲取能力。

後續將發射海洋二號C星和D星

我國海岸線綿長,海洋災害多發。海洋二號B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以及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從而服務於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爲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技術支撐。

該星將與後續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和D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國防科工局負責海洋二號B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爲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爲項目法人。目前已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應分系統在內的地面應用系統。後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相關應用單位組織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

海洋二號B星和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

焦點1

海洋二號B星爲組網首發星

海洋二號B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表示,以前一顆星20多天才能對全球完整觀測一次,無法滿足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必須建立海洋觀測網,提供快速的高精度海洋環境數據,而海洋二號B星就是組網的首發星。

2012到2014年間,海洋二號A星完成了全部颱風的監測任務,在每次颱風的生命週期中,至少對其完成一次觀測,3年共計捕獲79次颱風,爲科研、業務和分析預報臺風提供了新的準確數據源

張慶君表示,隨着海洋衛星組網的不斷深入,數據將呈幾何式增長,並更加穩定可靠,爲世界海洋信息庫更新提供持續不斷的服務。

焦點2

壽命5年搭載6個有效載荷

海洋二號B星設計壽命長達5年,搭載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6個有效載荷

其中,雷達高度計主要用於測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流和重力場參數;微波散射計用於觀測全球海面風場;掃描微波輻射計用於觀測海面溫度、水汽含量、液態水和降雨強度等參數;校正輻射計用於爲雷達高度計提供大氣溼對流層路徑延遲校正服務。

據海洋二號B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介紹,相比於7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A星,B星新增兩個載荷:船舶自動識別和數據收集分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可爲海洋防災減災和大洋漁業生產活動等提供服務。數據收集系統用於接收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與A星相比,B星在觀測精度、數據產品種類和應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這6大載荷讓B星工作頻率跨越8個波段,電磁環境十分複雜,這也使其打破我國衛星天線數量的記錄。

焦點3

一天覆蓋90%以上全球海域

據海洋二號B星研製人員介紹,微波散射計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雷達,能精確探測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號,推導出海面風向和風量,從而迅速全面地蒐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風場。

作爲微波遙感衛星,海洋二號B星不受天氣、光照等客觀條件干擾,能提供全天時、全天候不間斷服務。

海洋二號B星微波散射計獲取的海面風場具有大尺度、全天時、全球觀測的特點,一天可以覆蓋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積的海洋風場探測。正是這種強大的探測能力,使得微波散射計在極端天氣,尤其是颱風天氣中顯得尤爲重要。

據五院西安分院海洋二號B星研製負責人王小寧介紹,早在2012年,海洋二號A星就在探測和預報臺風“蘇拉”時起到了重要作用,準確捕捉到了颱風中心位置並跟蹤其位置變化。

■背景

A星服役7年立汗馬功勞

我國海洋衛星始於2002年發射的海洋一號A星。

2011年,海洋二號A星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是我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也使我國海洋衛星研製和應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海洋二號A星是我國民用航天重點項目,用於在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環境預報、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軍事保障、海洋科學研究及國際合作等領域,顯示出極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對於有着如此長海岸線的國家,海洋衛星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國地處太平洋西岸,風暴潮、巨浪等海洋災害十分嚴重。自從海洋二號A星經濟方便地對大面積海域實現實時、同步、連續監測後,我國海洋環境與災害監測的預報和預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2011年10月1日全部載荷開始工作起,海洋二號A星觀測到登陸西北太平洋的全部颱風,取得了第一手的實況資料和信息,爲應對和防範颱風等災害發揮了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全球觀測能力,也爲國際上幾次重大災害提供了數據支持。

海洋二號A星還執行過海嘯監測任務。2012年4月11日,印尼蘇門答臘北部附近海域發生8.5級地震,A星迅速利用數據對地震前後全球海域有效波高分佈進行了分析和對比。結果表明,地震前後全球範圍內,特別是最有可能引發海嘯的印度洋海域有效波高變化不超過1米,爲最終海嘯預警取消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