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核能合作踐行碳中和承諾(專家解讀)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5月19日,中國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舉行新機組建設項目開工儀式,中俄兩國領導人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在雙方連線後,中國將正式在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啓動俄羅斯設計的新型反應堆建設。
據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稱,中國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4臺機組順利開工,既展示了中俄在高端裝備製造和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合作成果,也將助推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提質升級。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兩國務實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範圍最廣的領域。核能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性優先合作方向。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一系列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近日開工的中國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4臺新機組建設項目是中俄核能合作又一代表性進展。
此次開工的4臺新機組分別是江蘇省田灣核電站的第7、8號機組和遼寧省徐大堡核電站的第3、4號機組,由俄羅斯設計。開工後,田灣核電站7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3號機組的首次混凝土澆築工作將全面啓動。此後,核電站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站4號機組計劃於2022年開工。隨着第7和第8機組的建成,田灣核電站將成爲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
中俄的核能項目合作,離不開中俄多年來在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合作積累,也離不開中國的技術創新。多年來,田灣核電站、徐大堡核電站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探索,持續改進,在反應堆、蒸汽發生器等核電關鍵設備方面,逐步掌握了多項關鍵技術。田灣核電站迄今已取得了300餘項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實現了中國核電對俄專利授權“零”的突破。
中俄合作發展核能是中國踐行碳中和決心的重要體現。中國已經制定了到2030年使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指出,在力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國能源電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核能作爲近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新機組的建設將大幅增加中國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推動能源治理體系協調發展。中國將推進更多低碳項目,爲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建設性作用。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在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上的信念和努力,展現了中國作爲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和擔當。另一方面,增加核能項目建設有利於中國自身能源結構調整、國內生態環境建設,也有利於推動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開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爲全球能源治理貢獻更多方案。
今年正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新機組的順利開工意義重大,標誌着中俄兩國在技術經濟合作方面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彰顯了兩國在高端設備製造和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合作成就,也將進一步提升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質量。面對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俄相互堅定支持,密切有效協作,生動詮釋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刻內涵。中俄此次能源合作不僅是中俄經貿技術合作的重大成果,也爲世界核能應用探索新方向,提供新增長點,充當新加速器。